就在鄂州城因为一笔巨额军饷欢欣鼓舞举城同庆之时。
十月的北方已经进入寒风凛冽的冬天。
被从华夏割裂出去的幽云十六州,已经历经辽金蒙古三百余年的统治,风俗习惯和南方的大宋早已变得不太一样,而这里的百姓,也早已鱼龙混杂,契丹人、汉人、女真人、蒙古人相互杂居,建筑风格也乱七八糟,帐篷、毡房和木石民居夹杂在一起,来来往往的人也是装束各异,既有宽袖大袍的儒生,也有长衫方巾的文士,还有翻皮毡帽的胡人,骑马坐车的都是蒙古贵族,原先趾高气昂的契丹人、女真人,在这些蒙古贵族的面前,也全都一个个夹紧尾巴装作小无辜小可怜,摇尾乞怜苟且偷生。
一行五人,僧俗道皆有,打扮也各自不同。
正骑马迎着呼啸的寒风和细碎的雪粒,一路风风仆仆的沿着官道直奔燕京而去。
燕京,昔日的金国中都。
而燕京之所以得名,则是先秦时期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定都于此,古称蓟城,又称燕都,因此蓟城从春秋至大宋,历经千余年兵灾战乱,城池也屡坏屡修,但仍旧存在,特别是金国经营百余年之后,规模更是扩大不少,最繁华的时候曾经居住有近百万人口,与北宋时期的开封和南宋的杭州不相上下,绝对是人类最大的城池之一。
可惜如今的燕京已经不复往日的繁华和兴盛,自从三十多年前被蒙古人攻占之后,蒙古人在城内足足烧杀抢掠月余时间,将百万人口屠杀的十不存一,最后还放了一把火将这座金国人费时百年建造起来的豪华城池付之一炬,燕京由此彻底变成了一座废城。
游牧民族的尿性一贯如此,只善于破坏,不善于建设。
不过游牧民族一旦开始接受汉人的思想,便会开始努力学习,昔日的辽国,后来的金国,都深受汉文化的熏陶,攻占中原之后开始摆脱游牧民族的习性,学习耕田筑城安定下来,然后采用儒家文化治理国家,因此中原和北方虽然先后落入辽金两国书和南方没太大区别。
但历史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
野蛮的契丹人攻占北方之后慢慢汉化,丢弃了祖传的放牧技能倔强的拿起锄头开始耕田种地,在变得文明礼貌的同时,野性也快速褪去,因此强大的辽国只存在了百余年便被野蛮的女真人干掉。
女真人占领了北方之后,因为羡慕中原文明,也丢弃了打家劫舍的传统手艺开始学习吟诗作画,很快也变得文明起来,然后又被另一个更加野蛮的家伙蹂躏了。
蒙古人眼下依旧在重复辽金的后辙。
在攻打金国的过程中烧杀抢掠,抢夺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人口之后还不忘记放一把火,但很快蒙古人就开始后悔起来。
尼玛金国人实在太弱鸡了,还没怎么打,竟然就亡国了。
金国亡国不打紧,一下让蒙古人有些手足无措起来,不知道拿金国的地盘该怎么办。
还给大宋是不可能的,毕竟吃到嘴的肉吐出来也舍不得。
但套马的汉子完全不习惯耕田种地和吟诗作画,因此无论是窝阔台也好,还是蒙哥也好都没有怎么想去好好治理这些抢下来的地方,因此也就胡乱的分封了一些蒙古贵族前来管理,同时为了安抚汉人,也将当地一些投降的汉人官员和豪强封为世侯,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军队负责管辖各州府城镇,由此也诞生了一大批割据势力。
实际上蒙古人占领中国的北方和中原之后,除开烧杀抢掠留下满地疮痍之外,几乎都属于野蛮放任的态度,真正掌权的都是这些世侯,三十余年过去,这些世侯的势力越发的庞大起来,许多世侯都开始时蠢蠢欲动,暗中不断扩展培植势力,不过碍于大宋的弱鸡和蒙古人的强大,一直都不敢正面反抗而已。
这些情况蒙古高层和大多数贵族似乎并不在意,蒙古的根在关外草原,他们一直都把中原当做养殖财货和人口的场所,从未真正关心过。
但唯独有一个人例外,那便是忽必烈。
忽必烈自小勇武,七八岁便能骑马开弓射杀狐兔,而且还非常孝顺,因此铁木真也很喜欢他,还特意请了许多学识丰富的汉人儒生教他学习中原文化,而长大后,忽必烈更是招募了大量投靠过来的汉人幕僚,不仅学习三纲五常这些伦理,而且对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学问非常热衷,读了大量的儒家书籍,在蒙古贵族当中,忽必烈绝对算是一个异类,对中原文化非常熟悉。
正因为如此,在金国投降之后,忽必烈被蒙哥任命为管理汉地事务的最高官员,大宋宝佑元年,蒙哥将京兆分封给忽必烈治理,忽必烈在长安建衙,并且协助征讨吐蕃和大理。
如今吐蕃和大理早已臣服,就只剩下了偏居江南的南宋小朝廷。
这次蒙哥汗亲自率领十五万大军征讨大宋,在所有蒙古人看来,苟延残喘的大宋将在没有任何抵抗的实力和机会,绝对会被一举荡平。
而作为总领漠南汉地事务的忽必烈,自然也把眼光放放在了自己管辖的领地上。
当初蒙古大军在金国兴高采烈的烧杀抢掠,而且到处屠城焚城留下大量破败的城池,绝然没有人想到今天这些城池都成了自己的国土。
虽然三十多年过去,昔日这些破败的城市也慢慢恢复了一些元气,但相对于往日大宋和金国治理下的繁华来说,完全堪称目不忍睹。
特别是昔日的金国都城燕京,眼下依旧还是一片破败的瓦砾和残垣断壁,人口也堪堪只有十万规模。
忽必烈熟悉中原文化,也喜欢中原,而且燕京地理位置重要,扼燕山和长城,是关外进入中原的闸门和关口,因此燕京在忽必烈看来必须要牢牢守住,而要守住燕京,那首先必然是要将它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