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这位女老师的数学课堂,首先被她一袭长裙吸引了,她着上一双高跟鞋,时尚华贵,这堂课就变得有意思了,源于女老师讲数学,可以见证“女数学的逻辑藏在某个金屋”的胡说八道。还因为她一身的流行元素。她初讲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课题看起来高深,同学们对这个概念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位廖老师引入了正方形面积的概念,用通俗的乡土口音把这不地道的二次函数剥露了,这下台下就有了反应,立即说出了最简单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在感知主题环节,尝试从知识发生的角度诱导其价值,这样就在一个崇高的背景下探究知识,能瞬间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如果有一种方法能让学生感觉知识很简单,非常愿意去尝试计算,体验“哦”,即能一级一级跳上老师准备的阶段,就是对症下药,这种迅速亲近是利用学生爱体验成就感的心里,这是与学科做知己。还有一种是与学科恋爱,感知学科的魅力,而发生了学科兴趣,这对有求知欲望的同学最有效,因为他们享受这种自我挑战的感觉,可是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不志同道合的学生,我不知道为什么教务主任要这样安排,或许是在尝试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没把我们当作外人,大家在一起教研,就各抒己见,对这位老师的高端时尚上档次有怎样的体悟。其实从气势上压倒这一群“流里流气”的仿佛是来约会的兔崽子们,效果还真有点,高挑、时尚的女精英能来给乡村不学无术的小子们上课,这足以吸引她们的眼球,当然这绝不是说,老师的气质要靠华丽的衣服来衬托,真把自己当作表演家了,而不是研究型的人,但是“因材施教”的作派绝对是对教师这个舞台的真诚,爱听讲的就会注意听老师的引导,循循善听,来这里混日子的小子们,至少不敢开小团伙游戏了,因为你的气场能让她们窒息,就算不听,也会注意到你的行为举止。何况老师还是很能讲好一堂课的,她从正方形面积公式引出最简单的二次函数,由此提出面积的最小值概念,让学生撞一撞能得到这个最小值的边长大小,这种用意,非专业的老师未必能看出来,我常和数字打交道,知道这是在测试学生们对平方运算的感知程度,大部分同学连平方是什么都不知道,还能感知这个平方的最小值吗?老师用一个极限,从0到有,这时同学们就反应过来了,”哦“,原来边长为0时,这个面积最小为0,接着老师为了验证这个猜想,就分别举例了正负1的平方,原来平方以后不可能再是负数了,所以只能是最小值0,这样就亮出了抛物线的个性,就是这个顶点。然后在顶点附近取点,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像。原来这种图像不是直线,不像画一次函数一样,能用两个点就能简单描出其形状,它有一个最值点,像是山顶或低谷,关于最值点对称的曲线,这样就至少要在对称轴两端对称的再描出两个点才能感知其形状,这种形状具有怎样的性质呢?老师先从顶点开始探究,是山顶还是低谷,这决定了图像的开口,以及对称轴,关于在对称轴的左右两边是先上后下还是先下后上均由这个最值点决定,羊毛出在羊身上嘛,本节课就是以这个最值点为切入点,带动学生认识抛物线,这位老师拽住了图像的本质,扣题贴切,游刃有余,再对比直线,就更清楚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区别了,从事物的本质出发,又回到事物的本质,这让我见证了女数学的逻辑就藏在金光闪闪的脑袋里。
我想这就是教务主任安排我们与廖老师相识的目的,难道他能料事如神,知道我们想要的课程文化要突出视觉享受,还真给了我们360°的完美体验,不仅观人有感,观课更有觉,人与课相映成趣,我不禁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个乐是乐朋友的,而不是关于待客之人,南京中学的教师文化真让我们大开了眼镜,课后我们聚集在小会议室探讨廖老师的这节课,这是一间正式有政治色彩的会议室,由一张长方圆桌和十几张沙发围城的简洁的办公室,圆桌是一张厚实的红木,被漆得发亮,我想本可以做成一张旋转圆桌,供会后小食,坐在真皮厚软的包臀沙发上,有一种找到心有所依的感觉。真的没有金壁堂皇,却给人一种富丽踏实之感。主任介绍廖老师是目前负责提高初三年级数学平均分的项目人,她对数字模型有一定的研究,期待能从有效的计算中找到解题诀窍,根据一定的思路,对数字择优录取,若有现成的模型,就撞数;没有模型,就建模,再代数。这要让学生意识到,玩转数字,就玩转了数学,探究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事物的本质。我立即向廖老师打招呼,尊称她是时尚先生,有望引领教师未来。主任就先安排廖老师说说自己这节课的立意,她说她的立意很简单,就是引导学生玩一个魔方,正方形面积何时最小,用面积模型画出图像来检验,再应用性质去解决其他问题。在猜想最小值的过程中,尝试了极限探究,再从特殊到一般,把正方形面积模型推广到具有这个模型的一般事物中去,扩数画图检验,再应用,体验、发现、应用,她说她是来诱导学生们探讨一个最小值。
我在反思我们教师团队建设所走过的路,只是走了正确的路,没有特别就教师形象有要求,至少在南京中学,可以做个很时尚的老师,为了更好的教学,前卫时尚元素是受欢迎的。姑且不论正衣冠,能够镇得住场的穿着,是能提效课堂的,这样老师可以心无旁骛的在舞台上大展身手,一套逻辑说辞成就了课堂的一鼓作气,能让我驻足的原来就在这里,思维的力量那是舌尖的吻,让你忍俊不禁回味无穷,我如今真觉得做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讲给孩子们听,也不无为,这个是我的育人计划,我想数学的育人计划是培养孩子们的探索态度,例如探索二次函数有怎样的性质呢,由研究生活中的实际模型开始,实际上是解这个实际模型,为了揭示规律,反应真实的现状,就要对这个函数模型的特征进行探究。最直观的办法就是数形结合,授人以渔,通过作出函数的图像来读取它的性质,认识事物本质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体验其直观图像,最后就是一种感知,它的极限,它的最值,它的变化规律,能让我们继续运用这个模型去探究自然规律,从实际中来,最后又要服务实际,探索大自然规律,最终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类,实际上我们国家的大智库就是各行各业不断探索的结果,课堂是智库的最基层结构,前车之鉴,我们要有所醒悟。我是说大到国家的治理需要积累文化,那小到我们柘溪小学的建设要向国家看齐,要落实一套智库管理办法,这是前车之鉴。
朴实不是教师的代名词,教师也有追求舞台魅力的权力,奈何每天都有一大推观众追随你,你怎么愚昧得认其是理所当然呢?教师不仅需要舞台魅力,也更需要个性化的课程理论,即理科需要一个数字模型,文科需要一种情感模型,用其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让模型呈现事物的对立面,也就是主题探究式,育人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一种探究的态度,学会思考。正能推,逆能导吗?我相信有智慧的老师,会教育学生逆生。既然函数能有图像,那么图像是否也有对应的函数呢?命题和逆命题的关系是数学里有趣的逻辑游戏,正如律师反驳或论证某一事件一样,我们数学老师也要常常论证和反正命题,其实更重要的是能反问,“A对应B”,能提出“B对应A吗”的人至少能评个中等以上,大部分人去论证A对应B了,少部分人会去反证B对应A。例如说我是传染源,对疫情敏感的医师就会问你,传染源就是你一个吗?这位名医就拽住了问题的本质,先控制传染源,再去治疗患者,这样就把事情扼杀在摇篮里,绝不会造成武汉失控的局面,现在的欧美地区也应该学习我们这种釜底抽薪的办法,疫情蔓延的可怕,我倒想不明白,这样的“兴风作浪”意义何在?人权和生命哪个更重要,人权自由得可以拿生命开玩笑吗?这种人权不是与自己过不去吗?所以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你还有什么理由不主动被隔离治疗呢?如果你是传染源就投降自首,不要再与世界敌对。少部分人,也是少数的幸福人正是拥有这种人格魅力,把世界当作舞台,演好每一出戏,若是观众不满意,你的戏就失去了意义,再演下去就是碌碌无为,你最好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在学生面前委屈求全,就像你对牛弹琴,对方会说,“对,牛弹琴。”这是多大的讽刺,为什么你要引火上身呢?其实这符合每个人都要求完美的个性,对自己要求尽善尽美,对工作精益求精,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师的为人师表就已经仁至义尽了,可要是遇到一群不懂爱的学生们,就绝不是为人师表就好了,除了具备正衣冠、数字模型以外,还要求课堂管理,能让上课有课味。
关键就把数字模型变得更简单,让学生先从喜欢老师开始,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模型,绝不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叫他们安静,撅她们耳朵,等你一转身她又肆无忌惮玩起小动作,整节课就在无序中耗尽。这个愉快合作的模型,师生各占一半,演员与观众,缺一不可,老师演好自己的角色,学生成全老师的表演,数字模型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觉知,愿意尝试,懂得人工智能的妙处,与时间争趣就成了一种习惯。
期待,我只是有所期待,带上延续生命之光的祝愿,这才是我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