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二十日跋山涉水,刘也总算是到达了涿郡城,在于涿郡太守陶寿交流后得知,张举引兵十万进犯,幽州刺史刘虞已经亲率两万军士前去御敌了。刘也不禁暗叹一声,还真是来错了时候,一来便碰上了一场恶战。
怎么办?是前去良乡支援刘虞还是留在涿郡城等待刘虞凯旋?
刘也拿不定主意,便交来周仓、范疆、张达三人,一起讨论了起来。
很快,分析了众多利弊之后,刘也决定向涿郡太守陶寿借兵,前去良乡,支援刘虞。
并不是因为刘虞的为人多么让刘也敬佩,刘也深受感动,被大义所感召什么的,而是刘虞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自己本就是领命协助刘虞平叛的,倘若这个时候驻足不前,别说被别有用心的人奏上朝廷,就是单单让刘虞事后知道了自己畏战不前,自己以后在幽州也难以立足。还不如表示表示态度,先去良乡再看看情况,如果战事乐观,自己率军杀出,锦上添花,如果不乐观,那就走慢一点,等战事明朗了再做打算。
既已打定主意,刘也意识到,此时的良乡应该已经被叛军围住了,自己单枪匹马去良乡,和送死没区别,自己哪怕有天大的本事,估计还没见到刘虞本人,就已经凉了,得需要找陶寿合计合计才是。
“陶大人,吾有一事相求!”
陶寿见刘也前来拜会自己,作为一个抠门的人,本能的感觉到刘也此行意图不善。但身为同僚,不得不见。
“哦?刘大人有何事?你我同僚一场,无需客气。”
刘也见陶寿如此“好爽”,便也不遮遮掩掩。
“吾意率兵亲自前往良乡支援刘幽州,奈何只身赴任,手中尚无一兵一卒,还请陶大人相助。”
陶寿抚了抚胡须,完全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啊,一旦拒绝,要是让刘虞知道了,自己吃不了兜着走。可借多少呢?
陶寿面露难色,“刘大人初到涿郡,便心系战事,陶某深感敬佩,然涿郡大部分军士已随刘幽州前去良乡,剩余军力,仅够守城之需,却无多余借予刘大人,但刘大人雄心,陶某不敢辜负,陶某这就去协调,借予刘大人五百士卒,前去支援刘幽州,如何?”
五百?你是猴子派来搞笑的吧!
陶寿的话让刘也一个劲儿的皱眉,五百人,给叛军塞牙缝都不够的,自己带着这五百人和去送死没区别。
刘也不信,这个陶寿在忽悠自己,自己早就听说了,刘虞在涿郡整顿兵马,招募军士,派遣去良乡的两万人,一定多是刘虞自己招募的兵马,而没有他陶寿的兵,如果有也是极少的一部分,这个陶寿摆明不想出借兵!
“陶大人,如今良乡叛军有十万之众,而刘幽州所领只有两万,敌众我寡,五百士卒,杯水车薪,还请陶大人再多借些!”
陶寿也知道五百士卒,难以打发刘也,但自己确实不想多借。
“刘大人,涿郡家底尚薄,还需分兵把手各县,整个涿县如今仅有两千军士把守城关,确实无多余士卒相借,还请刘大人多包涵。”
说罢,陶寿朝刘也深深行了一礼,以表示自己说的全是实话。
面对陶寿大礼,刘也叹了口气,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以后还要当同僚,关系搞差了,也不是好事。
“吾知陶大人难处,然良乡与涿县如唇齿,唇亡齿寒,一旦良乡城破,凭着陶大人两千军士,也挡不住叛军兵刃。吾意陶大人借予在下一千兵卒,前去支援良乡,陶大人再从各前调拨兵卒巩固涿县城防,还望陶大人成全!”
说罢,刘也反手朝陶寿深深行一礼。
陶寿一脸难色,一个劲儿的抚摸着胡须,思绪良久,最终长长叹了口气。
“刘大人有匡扶社稷之志,陶某自当成全,烦请刘大人稍后,陶某这就去请拟公文,拨调一千郡兵借予刘大人!”
丑时一刻,良乡城外,叛军本阵大营之中。
公孙瓒集结三千兵卒,正朝着大营北门突围。虽然公孙瓒勇不可当,单人单骑直闯叛军所部下的军阵,一度将阵型搅乱,但,公孙瓒算错了一步,营门窄小,三千兵卒无法一口气通过,大量兵卒拥堵在了营门口。见事态危急,鲜于银和鲜于献一边组织有序出营,一边安排人破坏营门两侧的木栏。
万幸的是,张举在营外等候的叛军,因为公孙瓒闯营,并没有多的心思去顾及营门的拥挤,张举的目光已经深深被这个闯阵的白马将军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