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用了最快的速度赶往头冢,一路上不断接到求援消息,还遇到了乐进派来拦截的四千人马。这些人马当然是陈武统领,他对常山赵子龙闻名已久,倒想试试对方的斤两。可惜在雨后的泥泞官道上双方展开遭遇战,一下就把战斗拖入胶着,陈武愣是无法带着亲兵冲到赵云面前。
到处是涌动的人头,双方遭遇的地方其实还算宽阔,但在洪水方退的时候,大部分地方都和沼泽一样,路况恶劣,也就官道好一点。所以双方主要是在官道上来回拉锯,赵云这边人数略微占优,却因为遭遇突然,丧失了主动权,被晋军摁在地上揍了半天。赵云一再想重整旗鼓,却发现晋军的粘人功夫相当厉害,他要是不脱离接触,退到哪里都会被晋军缠上。
最糟糕的是,在挤在官道上会战的情况下,拼的就是单兵素质和队伍配合,这方面以刘表的楚军为骨干组成的湘军比不上身经百战的晋军。晋军发出一阵阵怒吼,最前方的士兵就像一道锋矢,不断突破湘军组成的防线。湘军也在每次防线突破后迅速组织起来,一路后退,勉力维持局面,但情况越来越糟糕。
赵云犹豫是不是呼叫支援,看晋军的架势,这是非要拿下头冢不可。头冢一失,晋军有了立足点,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把兵力投送到湘军的脸上,在面对面的战斗中,晋军可以发挥最大的战斗力。可他还没有做出决定,侧面竟然杀出一彪人马,在这个道路难行的地方,敌人竟然还有伏兵!
湘军大乱,赵云努力控制阵势,果断放弃了前部,以中军结阵,在晋军吞噬前部之前完成了第二次整顿。晋军有一员大将一马当先,随他进攻的不足八百人,却个个凶悍,正是闻名于世的“先登死士”。
而在先登死士前面,有一队刀盾兵缓缓推进,保证战友的安全距离不会突破。
再一次碰撞中,麴义一声令下,刀盾兵分出间隙,先登死士人人端着手弩,弩箭雷发,中者必倒。湘军骚动大起,麴义趁机向前,先登死士弃弩拔刀,军官们吼叫起来:“杀过去”
无论多么厉害的计谋,最终也要靠实力取胜,林宁一向相信大力出奇迹,麴义也一样。先登死士除了成军时期的弓弩训练,大刀队同样令人闻风丧胆,至少面对任何敌人,他们都敢拔刀硬刚。
湘军一个不稳,就被先登营狼赶羊群一般杀得支离破碎,步步后退。赵云一口闷气憋在肚子里出不来,尽管他个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兵战却非个人英雄主义的舞台,面对锐气正盛且掌握主动权地晋军,除了后退休整,他想不出别的办法。
由赵云亲自殿后,一匹白马迅如闪电,踏飞一名先登死士,紧接着银枪翻卷,侧面的敌人也被击毙。麴义正在指挥,见此一声高叫:“匹夫敢尔!”拍马舞刀来战赵云,两个连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
陈武远远看到麴义渐渐招式散乱,急来助阵,双战赵云,又上二十回合,赵云精神抖擞,犹有余力。陈武喝了一声,把刀一轮,舞出大片雪花,以两败俱伤的招式逼退敌人,拉着气喘吁吁地麴义后退,命弓箭手瞄准赵云招呼。
箭如雨下。
好个赵子龙!一杆银枪游动如龙,化为万千星芒,将数十支箭卷作一团,分向两边。这时湘军大部已撤,赵云也不恋战,且战且走。晋军慑其威势,尤其是刚刚交过手的麴义陈武,心有余悸,不敢追赶。
等人走远了,麴义才幽幽一叹:“果真是常山赵子龙!”
陈武也是服了:“早就听说赵子龙英雄无敌,不输关羽,以往总是不信,今日却是眼见为实,盛名之下果然不虚半分。”
而赵云却没有得意自己击退了晋军的两员大将,他在退到一定距离后就准备向大营求援,结果人没派出去先得到了大营遭遇晋军强攻的消息。一瞬间,他明白了晋军为何要攻打头冢,为何要在中途设伏声东击西!晋军的最终目的还是大营!
负责进攻湘军大营的是马超和曹昂,领了七千人马,光是骑兵就有四千,浩浩荡荡杀了过去。而关羽亲自坐镇大营,由于分兵四冢,又派了赵云去增援头冢,加上武昌留了兵力守卫,大营的兵力不足六千,处于空前空虚的状态。晋军人数不比湘军大营多多少,因为林宁手头的兵力还得用来牵制向大营增援的湘军,能不能一举突破湘军大营,复制徐晃的故事,全看马超自己的本事。
荀彧和刘晔对此表示担忧,认为马超未必是关羽的对手。林宁神秘一笑,没说什么,战争从来不是必胜的把握才打的,有三成把握就可以冒险,何况这一战的成功率在五成。不能打死关羽,至少打个半残,接下来再用后招,保证关羽和历史上一样人头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