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帝王之爱(2 / 2)唯愿不期而遇首页

平日里,雇佣了人来定期扫洒,他今夜却是第一次住在这里。

山林中的月色,总是很令人心悸,纯粹的黑色中悬挂着大得摄人的月亮,那月亮的光芒是那么大那么远,好像死死的盯着这人世夜间,死死的盯着哪个角落里的污浊。

月光将窗外梧桐树的影子照了进来,粗壮又纤长的形状牢牢的锁在地面上。

………

景祐元年八月间,时才二十多岁的官家病倒了。

春秋鼎盛的皇帝倒下了,整整病足一月,“人心忧惧,中外惶恐。”这是医官在数次施药无效之下,惊恐的跪倒大声疾呼时说的。

后来,是皇帝的姑母带来的医官治好了官家,此后,官家便同魏国大长公主的关系更加亲近了,也才有了后来的张贵妃。

皇帝病愈之后,朝中大臣纷纷上奏,台谏的言书像雪片一样飞入了福宁宫的御案之上。

官家大发雷霆,“这些朝中大臣,平日一个个争锋相对,此时,管着我倒是‘同仇敌忾’。”

官家把御案之上的案牍全部扔到了福宁宫的地砖上。

伺候在御前的清俊官员伴随着帝王的怒火,匍匐在地,青年跪倒在地面上,头低低的压了下去。

眼角余光却借着福宁宫中熊熊燃烧的火盆的光芒,看到了……

“陛下日居深宫,流连荒宴,临朝则多羸形倦色,决事如不挂圣怀。”

清隽的年轻官员双膝跪倒在冰凉的地砖上,额头不敢抬起,紧紧的贴着匍匐在地面上的衣袖,借着火光,想着近日来,京中民间和朝堂之上的好大风波。

滕宗谅被贬了,范仲淹的好友滕宗谅,也就是后来《岳阳楼记》中的滕子京,左司谏非常不避讳的上书,惹来了皇帝的不满,寻了个由头,后被贬出京,知信州事、尚书祠部员外郎。

无独有偶,朝中大臣,参政知事宋绶、枢密使王曾等也纷纷上书劝说皇帝。只不过没有滕子京这般“语太切直”罢了。

坊间纷纷传言“美人益有宠,上体为之弊”等言辞,议论皇家宫闱。

一时间,京中、禁中、朝堂议论纷纷。

刘太后故去了,把持朝政的威胁消失了,但是朝堂从未平静。

太后这一走,朝臣方知官家这十三年不好游畋,不近声色是怎么一回事,杨太妃也很着急,想来章献太后在遗诰中说要让杨太妃接替她,继续参与军国大事,不是没道理的。

年轻的供奉官以十几年来侍奉如今的官家的经历来看,官家是极好美色的,只是被刘太后压制,不敢任情任性罢了。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有首诗曾经云过,“中秋月白天池静,水榭帘闲夜色寒,谁信世间清绝地,只凭方寸看波澜。”诗的作者,是一个叫做张茂则的人。

今日过节,想必官家又有稀奇物什送给两位得宠的娘子了,清隽的供奉官捧着官家要送给杨、尚二位美人的旨意和木盒,站在福宁宫与坤宁殿之间的石阶之上想道。

不由得抬头仰望着禁宫高墙的另一侧那高高的天空,旋即,又摇头失笑道,“这宫墙之外,是另一座宫墙啊。“

又不禁回头望了一眼灵秀华美的坤宁殿,心中暗暗思量道,“不知这,下一位中宫之主,又会是哪家姑娘呢。”想必,也快定下了吧。

揣摩上意,是在宫中行走的必要素质,这位皇帝的近臣更加不能避免,供奉官在心里细细的思量了几圈。

近日来,看着杨太妃召各女眷入中,看来,官家也没太办法了罢。

想到此处,见远处走来了一行年轻女子,由杨太妃的近侍引了路,想必是待选的女眷,青年不敢细看,便低头施礼,匆匆退了出去,转身没入后殿宫群之中。

过了几日,供奉官下了值后,回到了自己的寝舍,才听同僚们说起,朝臣们终于将迷惑圣心的女色清除出去了。

有诏曰:“美人尚氏,昨由下陈,列于近侍,素非令淑,但肆骄矜,宜特贷刑章,令于洞真宫披戴,永不得入内;美人杨氏,自居左右,靡蹈箴规,宜令出内,于别宅安置。”

供奉官眨了眨眼睛,细细思量了几分,面上展露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古怪笑容,心中叹息道,“帝王之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