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回(1 / 2)风物有信首页

李依回信只是寥寥数字,李倜看罢,脸露笑意,道:“十三娘真真妙人也。”

郑致淳道:“圣人,殿下素偏武将,您万万……”

李倜诧异道:“郑卿何出此言?十三娘素来明辨是非处事公允。看她的之意,也是不肯妄动刀兵的。”话毕,他看向殷公集,道:“莱公,去岁连月暴雪,海港都给冻上了。今年虽还未过半,但通海司六处港口所出货物,还不抵去岁两月之数。国库、户部之难,并非危言耸听。”

郑致淳一愣,按着李依秉性,定要趁机在这里面捞些兵权,今次倒是转了性子。他接过话来,道:“看来殿下也是不肯动兵。如今,便请圣人圣裁。”

“圣人……”殷公集还要再辩,一旁的尉迟舒拉了他袍袖,执礼道:“圣人,如果就此驳了毅侯的面子,也不是妥当之法。臣以为,并非完全不能答应。登州港水师精良,暂且应下。届时倭寇来袭……是守是攻,不过是水师提督的事。圣人去个口谕,令他莫要轻易出海,岂不两全?”

李倜大悦,当下道:“便按尉迟的主意,既全了毅侯的面子,也全了郑卿的心志。”他甚是高兴,宽慰着殷公集道:“莱公擅战,主战亦为我大唐百姓,这些朕都记在心里。但年景难熬,总得撑过这几年的。东南百姓的苦,朕一直放在心上。今岁武举,你便做个主考官,好生瞧瞧擅水战的,为充盈水师诸港准备准备。”

尉迟舒站起身,拱手道:“是。”

从宫中出来,殷公集按了一肚子的火便压不住了。郑致淳才上马车没走多远,他几乎指着景绍的脸,直与尉迟舒道:“恩棠不知武备、理不清军情,许不大分得清局势如何。你从小通读兵书,亦是去过边塞的,怎的却糊涂至此?你不肯谏言,还按住老夫?到底是什么缘由?”

景绍尴尬立着,尉迟舒长揖到地,道:“殷公,这些年您养气功夫早就到了家,今次一见,倒还是当初的暴躁脾气。圣人这般考虑,定非明面上的缘由。亚历舍汗国会武之上同渤海国大动干戈,您也看在眼里。如今马市商议在即,无论如何也得先顾了这头,您说我可有虑错?况这场雪灾,也令倭寇死伤惨重,一两年内出不了大乱子。到了那时候,我如何不站在您这边?”

景绍亦道:“莱公,国库空虚不假,郑公的话,是有几分道理。再者说,圣人分明也不肯战,只怕也有旁的打算。如今殿下分明也不赞成水师贸然出战,可见非能战之际呐。”

殷公集冷哼道:“你回去问问你家七郎,看看振香可会如你一般想法。老夫是老了,可老夫不糊涂!文臣言武,国之将乱!”语罢,竟是拂袖而去。

文臣言武,国之将乱?

景绍叹口气,望着殷公集离去的背影,同尉迟舒两人当街缓步而行,均不肯提及殷公集最后八字。

“殷公素来是这个脾气,只是多年没发作,恩棠你可莫要挂在心上。”尉迟舒终究开口,劝了几句。但宫门之外众目睽睽下出了这档子事,只怕两人自此交恶,今夜便会传遍长安城了。

“俱是为公,我何尝不知殷公品行?”景绍喟叹道:“我记着大郎是在杭州水师供职,这东南诸道,当真还安稳?”

尉迟舒道:“已有数月,未曾报百人以上倭寇进犯。便是有行踪的,不过行鸡鸣狗盗之事,并未伤了人命。说句不该的——天灾之下,大唐子民还有朝廷赈灾,那些倭寇,又哪里有活路了?”

景绍感慨了几句世道艰难的话。尉迟舒笑道:“不过方才殷公所言,我倒也好奇,七郎对此,会是什么看法。”

“便如殷公所料,分毫不差。”提及自家嫡子,景绍亦笑了起来,道:“昨夜,我们父子三人,在大郎处饮茶畅谈。席间谈起此事,大郎亦是赞成行缓兵之法,以图后计。孰料七郎当下便与我们起了争执,半分不肯退让。真真是跟了殷公几年,旁的本事没看出来,脾气倒是学了个七八分。”

“振香出了名的好气性,约莫在家里才那样吧。”尉迟舒想起会武景秀夺魁后楚伊莲公主求婚,笑道:“那占卜一事,究竟是真还是子虚乌有?”

景绍道:“这等事情,如何杜撰?只毕竟是家事,若非亚历舍汗国逼得紧,我又如何肯摆上台面去说?”

“怪道你家八郎才几岁婚事都定了,七郎还悬着。”尉迟舒叹道:“你可知消息传出去,多少人家的好女,连妆都哭花了。”

景绍哈哈一笑,道:“知子莫若父,七郎那木讷性子,绝不是能知情知趣的。谁若嫁了他,只怕闷都闷死了。”

“一直匆忙,你那大孙的事,还盼节哀。三郎年轻,今后有的是机会。”二三月间,景秘的长子染了风寒,熬了一月有余,到底没熬过去。景绍膝下子女不少,但到了孙辈,只得了那一个大孙,孰料竟是这般没了。彼时景绍苍白着脸强撑了几日,尉迟舒忙着侦辨数千条斥候回报,也没能好生宽慰。

“去岁末四娘添丁,我还真是高兴。”景绍面上有些苦涩,道:“如今我也是想开了。眼看大郎愈发好起来,不怕你笑话,我这心里的那股气,早就散了。”景稀嫁与郑氏,他同郑致淳也是儿女亲家。

景和人品才情,长安咸闻,只因体弱,一直未能出仕。尉迟舒眼睛一亮,道:“莫不是大好了?”

“称不上大好,但已可踏青赋诗。”景绍话里透着股欢喜,只道:“再养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