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长明对学校人才流失的担忧逐渐变成一种现实。
最初,学校蓬蓬勃勃的崛起,大家都团结起来,鼓起一口气,攒足一分劲,用尽一分力,像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军队一样向着前方冲击。
那个时候,人才流失不是问题,至少不是严重问题。
当目标还没有达成,利益和荣誉还没有最大化,肯定不存在大面积的逃亡进城现象。那个时候的进人放人机制也能够发挥相当作用,要走的人一定要培养一个不比自己差的“接班人”。这种机制一定程度保证了人才不会断档,不会因为人才的流动性造成事业的困境。
随着龙高的成绩越来越出色,学校的名气越来越大,招收的异地大学本科生越来越多,学校教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出现了分离。
异地大学本科生,他们本就从未打算扎根在龙山,他们的家不在龙山附近,他们的户口甚至都从未办到龙山镇来。他们就是注定的过客,来这个平台上通过自己的服务获得展示,通过自己优秀的展示赢得另一个更好的舞台。
这群年轻人的到来,进一步刺激了本地附近的农村户口的教师,他们知道了更广阔的世界,有了更加明确的思路,那就是不能因为感恩卢长明、感恩家长父老乡亲就放弃自己进城的人生目标。
所以,当代注恒来到学校三年左右,就逐渐发现再也难以见到有机会而选择放弃的龙高教师了。之前这样的情况则比较常见,不少教师就是有了机会也会选择留下来。
代注恒分析,主要是五个原因。
原来的那些选择留下来的教师肯定是有感恩之心的,也不排除他们本身获得的机会并不是特别好,毕竟那个时候龙高的成就还没有太出色,比如那个时候风林中学和二中就几乎没有来挖龙高的教师,反而是风林三中和城区的私立学校建新中学来挖人的次数比较多。这是学校成绩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和第一个原因差不多,就是这些可以离开学校的教师,他们的个人教学成绩也没有突出到后来那么明显,那么出色。
第三个原因是受到大山的封闭和网络水平低下的影响,大多数的龙高本地或者附近地域的教师并没有太过于知道世界的开放性。
第四个原因就是外地户口的教师越来越多,他们的归属感、上进心和家乡情结三重影响着这些教师的思想。对龙山镇并没有归属感,需要更高更好的舞台区满足上进心的渴望,自己的家乡情结使自己有时候也会考虑回到自己的家乡去。
第五个原因就是第四个原因施加在第三个原因基础上,本地的教师收到外地教师的影响,人生目标的野心开始逐步随着成就的突出而增强增大。
学校政治教师的大量流失和学校中层干部的流失加速使得卢长明有些力不从心,焦头烂额。
很难说,宫卫华的离开和唐金海的离开会对李火光、安贝伦、廖右升、宁好强等中青年骨干中层有多大的示范作用。就是顶替宫卫华担任了校办副主任代管所有办公室所有业务工作的洪千龙也未必没有花花心思。另一名校办副主任易小敏其实也在待价而沽,只是目前的机会还不足以引诱她放弃龙高的一切离开而已。
学校对于人才流失也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奈何龙高就是龙高,不是风高和金五金十,龙高也不可能把校区新建到县城新开发区或者金竹市经开区高新区西部新城去。
曹休言对卢长明说的一句话让卢长明放弃了原本努力的一个重要事情,那就是争取资金为学校年轻教职工修建福利房。
代注恒不知道这是不是曹休言的一次重大错误建议,总之,本来事情已经运作到了80的程度,后来就戛然而止了。
代注恒也知道,就是学校给无房的年轻教职工低价福利性的一套商品房,这也可能无法阻止绝大多数铁定心思要离开的骨干教师,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真的落实了这个制度,也许能留下一部分优秀人才也未可知。
曹休言的说法其实也很无奈。快眼123kuaiyan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