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200年五月,曹操率大军直抵官渡,结束了之前长达半年之久的对峙状态。
两方人马似乎很是默契地隔着渠水在两岸摆开了阵仗,当真是白茫茫的一片,延绵数十里的营帐,一眼望不到边际,光这气势,便是惊天地,泣鬼神。
而且,这还不是全部。
官渡突出部,曹操中军两万驻扎于渠水之南,而河对面,便是十数万之众的袁绍精锐主力。
战略前期,曹操声东击西重创袁绍上将颜良,又率大军解了白马之围,还顺手打了个回马枪斩了文丑,这一系列的动作可谓是大获全胜。但对于大局,却是收效甚微,恍如隔靴搔痒,指标而不治本。袁绍虽初战失利,但无论是兵力、粮草、军备物资、甚至是钱饷,比之曹老板这头优势太过明显。
若是两边可劲儿吹,那官渡之战便是袁绍的河北七十万大军,与曹操在中原可动员的所有二十七万人马之间的生死一战。
往小了讲,官渡之战便是曹操必须以不足三万精锐去正面抗衡袁绍南下的十二万其中两万乃袁绍近卫虎狼之众。
若想赢下这场战役,意味着曹家军与袁家军的交换比必须在一比五以上,而战损比也必须要高达六,相当于要保证每个曹卒临死前务必要杀敌五人。
这其实已经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了。
纵观大汉历史,除了公元23年汉光武帝刘秀以不足两万之众在昆阳灭了号称百万之众的王莽大军这场“开挂”的战役之外,真是史无前例。
便是霍去病、卫青北击匈奴,也是只打了个一比二。
当然,往上数还是有猛人的。譬如,巨鹿之战,项羽率四万铁骑大破四十万秦军,打了个传说级的“以一当十”。
又譬如,韩信最辉煌之时,以三万劲师破了赵国二十万大军,打了个辉煌级的一比七。
至于,孙膑的马陵之战,白起的长平之战,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等等,那都是教科级的经典战役。
袁绍和曹操都知道,官渡之战无论胜败都将载入史册,只是两人尚还不知鹿死谁手,谁又能笑到最后。
曹老板的意图太过明显,由于粮草的限制,大军一到官渡就开始积极的试探,主动寻找起袁绍的主力,以期依如荀彧所言“毕其功于一役”。
显然,曹操把这句话理解成了“毕其功于一战”,虽一字之差,却谬之千里。
这种急躁的做法终没能逃过袁绍军师谋士们的眼睛,无论是军师审配,还是谋士许攸、辛评、苏由等人,皆在劝袁绍要稳扎稳打。
袁绍虽说没甚主见,但见这么多人建议,自然也乐于点头。有那么一刻,他歪着脑袋想象着曹操暴跳如雷的场面,嘿,别说,心里还有那么点儿小激动呢。
你曹操要急于决战?
好呀,我袁本初就偏不如你愿,你能奈我何?咬我呀!
郭嘉虽然不知道袁绍他们究竟是怎么商议的,反正没过两日,对岸的袁军就开始原地玩起了泥巴,额,确切的说是开始筑泥山,表明了是要与曹老板打持久战。
反推一下,郭嘉就猜出了个大概。
可这下曹老板就不淡定了,立即升帐召开了在官渡的第一次全体大会。
来的人其实也不多,臧霸依旧领着他的人马在青州腹地搞破坏,程昱领军坚守鄄城以防袁绍绕后偷袭,刚投过来的张绣则被曹操摆在了官渡东南方的陈留以为策应。
真能唤到近前的大将也就只有于禁、许褚、徐晃、李通、李典、乐进等几人,随军谋士郭嘉、董昭、毛玠,还有一个郭嘉一直想认识才方认识的三国第一毒士贾诩。
至于高顺、典韦,一个是郭嘉近卫头领,一个随军护卫,几乎连个坐位都没有,跟门神似的站在郭嘉身后,当起了背景。
不久,曹老板闪亮登场,匆匆扫了众人一眼,看人来齐了,便道:“今日首议,想必诸位也看到了,袁绍大军正在垒土筑山,而我军虽占了些地利之优,然则,恐时日一久,些许优势将荡然无存,我料袁军会在土山之上设起高橹箭楼,居高临下,便于发箭,此事若成,则必为我大患也,诸公可有良策图之?”
毛玠自信一笑,出言道:“回丞相,此事臣日前便有所思虑,于是遍寻典籍,终于不负丞相所望,发现一重器,可破袁绍筑山设橹之计。”
曹操微微一愣,万没想到,他这刚问出口就有人抢着献策,果然,本丞相是慧眼识人!当然,自己领导有方那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