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陛下,西北三秦大地下了雪,雪盈三尺之厚,没过人膝!”
这是陕南总督贺之连的奏疏。
“陛下,北直隶的大雪连下三日,往来驿路断绝,臣的奏折怕是要在路上担搁不少时日了!”
这是北直隶布政使报来的平安折子。
“大雪如盖,瑞雪兆丰年,燕北大地,飘雪纷纷”
一个早上,各地报瑞雪的折子如同雪片似的拥堵在了通政司,直接由杨海递交到思雨这里。
京城也下了瑞雪,这雪从昨个儿清晨开始下,飘飘扬扬至午时,越发下的热烈了。
妙玉,妙璃,小鹿正在翻箱倒柜,给思雨拿出更多的御寒衣物。
思雨则坐在临窗的桌子前用朱砂笔一封奏折,一封奏折的批阅下去。
入眼皆是喜报,尤其是三秦大地普降瑞雪,这可真是甘霖。
要知陕中,陕南,已接连大旱四年,有了这场雪,完全可以缓解旱情。
同时,这么大的雪,又让官军围剿的那些顽固不化的义军,藏在山林中面临绝境。
要么,从山林里现身与官军决一死战,要么投降,但以今日义军之实力已经不可能与当日相比了。
在思雨一番调拨银两买粮赈济灾民以后,几乎有一大部分的灾民都返回了家园。
只有极少数的顽固分子依然还在高举着义军的大旗。
而这些人当中,相当一部分人,大都只是喜欢不劳而获,不愿意从事劳作,喜欢打家劫舍,拦路抢劫贼人而已。
对付这些人,就没有必要采取怀柔政策了,他们身上大都有命案,已经没有了回头路,一个个都是亡命徒,誓要与官军抗争到底。
对待这些人就完全没有必要客气,赶尽杀绝就好。
即使是这些人逼不得已投降,思雨在批阅奏折当中,也是严厉命令,绝不能给这些人活路。
就算是投降也是死路一条。
但凡良善之辈,只要嘴里有口吃的,家里有那么一点余粮,是不会被这些人胁迫的。
而这些人,本就不过是投机分子,借着这场大乱,浑水摸鱼,渔翁得利。
偏偏这些人还都是个个义军当中的骨干,只要把他们一个个都消灭,来年西北之地,就会完全消停了。
想到这里,思雨在这张奏折上,用皇帝的口吻命令,趁着这场大雪,务必将残余的义军,绞杀干净,绝不允许投降。
同时思雨还从国库中调拨银子,用来救济那些,在这场大雪当中,房倒屋垮的那些贫民。
同时她也知道,往往这些事情,必须派上几个得力干将,一笔银子一笔银子的追查下去。
各地的外任太监,会跟着这银子一路严查下去。
这些太监,本来就没有家,是拿宫里当家,在东厂提督杨海的严厉指挥下,自然不敢与当地官员同流合污。
思雨也明白,即使是这样,能够真正发到老百姓手里的,还是极少的。
可这已经是很不错了,以往只怕是连毛都不会剩下一根儿。
瑞雪虽然兆丰年,可是因为大雪冻饿而死的灾民,也绝对不在少数。
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哪个地方操不到心,下面的官员就会钻空子捞银子,朝廷的恩惠,就难以下发到百姓的手中。
可以说,如今的思雨,为这大明操碎了心,俨然成了一个处理政务的老手。
良久的俯案批阅,让她的脖颈有些劳累,旁边的白云火盆内,点着寸许长的银丝炭,一丝烟火气也无,却是暖暖的。
屋里温暖如春,窗外却是寒风呼啸,而今的思雨,得兼济天下,劳心还得劳力。
庭院去年栽的栀子花,绿叶上覆了层厚雪,小鹿与妙玉,妙璃,几个人正在栀子花盖上厚厚的棉被。
忽然,小鹿脚下一滑,摔倒在地,思雨连忙站起,匆忙走到门边,可刚一扶门框,就觉眼前一黑,晕倒在地。
她晕倒时,扶了下盆架,铜盆被打落在地,发出咣当一声。
妙玉,妙璃,小鹿三人连忙回屋,发现她倒在地上,惊得忙去呼救。
恰巧这时皇帝刚走到庭院,听见呼救声,连忙几步赶了过来,见到思雨脸色煞白,吓得他赶紧扶起。
“快,去叫华太医!”
皇帝急切的一声吩咐,旁边的一个小太监连忙撒腿就跑。
不多时,那满头银发的华太医,乘着一辆小轿,急匆匆的赶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