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此番到来,一是听说贵国在魔都开埠,过来庆贺,二是想打听一下,魔都开埠后要跟贵国商人做生意,不知道要遵守什么样的章程呢。”
“哦,您想跟我们英国商人做生意?”巴富尔觉得有些意外,但又一想,觉得这才合理。
一个偶然学得英语的中国人,在开埠没几天之际就出现在英国领事馆,不是为了做生意,那又为了什么呢。
“不知道您想做什么生意呢?”
“在下家里世代经商,本人从小也是跟着长辈们做生意的,从茶叶、瓷器、丝绸到粮食布匹,几乎什么都做过,而且家底还算丰厚。
跟贵国商人做生意,自然是贵国的商人要买什么,我就卖什么;贵国商人要卖什么,我就买什么。
只是,在魔都跟英国商人做生意,是否要在您这边注册个商行,还要办其他手续,这些我都不清楚,所以才特意过来拜访您的。”
“您想在我这里注册个商行,而不是贵国政府那边?”巴富尔敏锐地把握到赵大贵说法中的异常之处,立即问道。
“我们清国政府对国人经商不是非常支持,要在官府那边报备商行,不说手续的繁琐,就是税率也极高,还不如在您这儿挂名呢。
据说贵国政府在江宁跟朝廷谈判,谈出很优惠的税率,不是吗?”
赵大贵很真诚地回答,心里也很无奈,他倒是想弄个正规的商行跟英国人做生意,可是想找魔都的官府注册商行,他根本连中间打点的钱都凑不出来,更可怕的是应该打点给谁都不知道。
“那倒也是。”巴富尔心不在焉地回答,心里却掀起惊涛骇浪。
说实话,如果赵大贵只是要跟英国商人做生意,代理些商品什么的,巴富尔倒是很能理解,毕竟广州到定海也不是没有中国商人愿意这么做。
但是,直接在英国这边注册商行挂名,就有些惊世骇俗,至少巴富尔之前就没遇到过,甚至也没想过自己会在到达魔都的数年内碰到这种情况。
巴富尔仔细打量了一下赵大贵,觉得对方看似真诚实则极为精明,而且穿着的衣服都过于簇新,有可能刚买不久,甚至可能是第一次穿上的(这倒是猜对了)。
如此一想,这赵大贵的所作所为都充满刻意做作的味道,并不像是他本人所说的对英国人保持善意的普通中国绅士。
想到此处,巴富尔突然明白过来,眼前的要么是自己一生中看过的最胆大包天的冒险家(说白了就是骗子),要么就是对真正的商业模式并不清楚,只想靠会说英语的优势捞赚点钱的普通人。
不管这赵大贵属于上述哪一种人,肯定是属于捞一把就走的那种人,并不是英国政府和商人最需要的那种稳重的、可靠的、有信用的、有足够经验和实力的中国商人,俗称的商业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