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爷爷,我今天在古玩市场上买了一件瓷器,您能帮我看看吗?”
少年进门后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呼吸,脸色因为跑着过来而微微发红,像是三月盛开的桃花般透着淡淡的粉,越发显得肤色白皙清透。
他将盒子小心地放在茶桌上,双眸亮晶晶的,里面难掩兴奋之色。
“当然可以,拿过来我瞧瞧。”
杜老爷子笑呵呵的放下茶杯,最近几个好友家里有事暂时没法陪他,他一个人也挺无聊的,就把心思重点放在了培养云舟上面。
而少年显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比他想象的还要刻苦,而且很聪明,学得很快。
这就是年轻人的特性,他们脑子灵活,身上有一股一往无前的冲劲、哪怕失败了也不会气馁。
但同样的,他们的性格也比较激进,一点都不服输,老是想去尝试,被坑了就想从其他地方找回来,反而更容易上当受骗,落入另一个陷阱。
不过这些不好的特性在云舟身上统统看不到。
杜老爷子欣慰的想着,少年给他的感觉就是没有一点年轻人的浮躁,很虚心。
即使被坑了也没有急火火去找人算账、或是有必须‘一雪前耻’的念头;而是踏实的学习,冷静的充实自己,表现得完全不像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年。
上次那个青花罐是云舟花了两万块买下来的,这对于一个家庭不富裕的少年来讲,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要是他年轻的时候被人骗得这么狠,估计会气得好几天都睡不着觉,咬着牙也要从这个摊贩身上找补回来——
没想到他的小徒弟居然就这样轻描淡写的放下了,连他见了都忍不住赞一声心态好。
有这样的心胸,未来的前途必将不可限量!
杜老爷子将盒子拿过来,他相信少年这次绝对不会犯和之前一样的错误。
不过嘛,古玩市场这么多假货,能买到真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并不看好这次的交易。
于是他宽慰道:“年轻人就是要多看多上手,打眼没关系,最重要的是吃一堑长——咦,这是、宣德时期的青花碗?!”
身为瓷器鉴定的专家,他上眼一瞧就能看出五六分来,更何况是颇具特色的宣德青花。
清代《南窑笔记》赞誉宣德青花:“宣窑一种,极其精雅古朴,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青花有渗青,铁皮锈者。”
宣德时期延续永乐时期的风格,制瓷业达到全盛的辉煌时期。
其官窑精品大多以‘苏麻离青’为钴料烧制,色泽呈现蓝宝石般的浓艳色泽,因自然晕染而导致青料堆积,形成了明显的铁锈斑点,在这只青花碗外壁绘制的莲瓣上有所体现。
“...小舟,你这次没准捡了个大漏!”
杜老爷子精神一震,立刻将青花碗拿在手里仔细观察,除了查看胎质、釉色、纹饰和做工之外,还用手感受着碗口边缘的触感。
口沿胎质极薄,有一点尖锐的感觉,这是永宣时期的特点,而现代仿制的大多圆润光滑,一摸就能感受到区别。
至于苏麻离青这种颜料,晕染之后堆积在一起会有一种渗入瓷器内部的感觉,用手触摸凹凸不平,也是区别于仿品的地方。
还有铁锈斑所构成的气泡,在放大镜下同样能够看得分明。
足足看了半个多小时,杜老爷子才道:“这只碗我在博物院见过类似的,内外壁的纹饰稍有不同,不过总体大同小异。
再从它青花的发色及其他方面来看,我基本可以确定:这只青花缠枝花卉纹莲子碗是明宣德年间的真品,而且是官窑精品!”
“小舟啊,你的眼力真是不错——”
杜老爷子看着云舟的眼神都变了,如果说上次捡漏的鼻烟壶是运气的话,这次的明宣德青花碗就是真真切切的大漏,这运气未免也太好了些!
他活了七十多年,除了几十年前大家对古玩还没有意识的时候捡过几次大漏,之后都是小漏。
毕竟这些年来所谓的收藏家越来越多,市场的造假手段和套路层出不穷,现在想捡个大漏可不是那么容易。
可他这个小徒弟居然在两个月内连续捡了两个大漏,这放在其他人身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杜老爷子放下手中的青花碗,神情有些疑惑:“对了小舟,你这是从哪里淘到的?”
哪个摊位上要是摆着这么一件东西,早就被识货的人抢走了,根本轮不到云舟。
云舟:“杜爷爷,其实这是用碎瓷片修复的,只是——那位修复大师不让我透露姓名。”他没法说出小玉龙的事情,只能这样搪塞过去。
“什么?!你说这是修复过的?!”
杜老爷子震惊的难以言语,拿过一旁的放大镜仔细观察,检查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一点瑕疵,如果对方不说,即使是他也看不出这是修复的。
在华国居然有比冯大师还要厉害的修复高手?
“那这位大师是——”想到云舟的话,杜老爷子深吸了几口气,没有再问下去,只是打量了小徒弟好久。
云舟低垂着眸子,艰难的抵住了压力,无论是谁他都不会说出这个秘密来的。
心情平复后,杜老爷子叹了口气,有生之年要是能见到这位修复界的大师就好了。
他看着这只青花碗,宣德时期极具代表性的官窑精品,极具收藏价值,修复得完美无瑕,丝毫不损其价值,就是他看了也想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