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 儒道契机,诗文的选择(2 / 2)开局被判流放,我能看见隐秘首页

季成身为皇子,算是为数不多的有关者之一了。

而要在庆安帝的寿宴上,朗诵与自己相关的诗词,季成能写的,只有一个。

抒情诗。

并且,还只能是表达自己志向理想的抒情诗。

毕竟。

体现对庆安帝尊崇的诗文,会躲不开阿谀奉承的感觉。

体现对国家昌盛而兴奋的诗文,又会狂妄自大的嫌疑。

而表达志向的诗文,魏谨帮季成想到了三首。

第一首,是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不过他细想之后,觉得这首七言绝句,更多的,是表达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而非理想志向。

所以,魏谨放弃了它。

第二首,是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这首诗文,虽然读来铿锵有力,听来志向远大,但更像是为将者的愿景。

季成身为皇子,眼下争的是太子之位,东宫之主,将来还会手握神器,成就至尊。

因此,他在乎的不应该是一城一池一地的得失,而是一统天下的宏伟理想。

所以,这首诗文,魏谨也没有选择。

而说到一统天下的志向,魏谨倒是想起了那首四言乐府诗。

曹老板的“观沧海”。

这首诗,借景抒情,所表达的,正是征伐天下的雄心壮志。

并且,诗中的“东临碣石”这句,还十分应景。

它用在季成的身上,便成了他想要代父、代先帝、代先祖完成未竟大业的真心诚意。

只不过,“碣石”“沧海”两个名字,需得改改。

毕竟这个世界当中,类似典故的地方,并非如此称谓。

选定诗文之后,魏谨出门,去了王府的书库。

类似“碣石”“沧海”的地方,在这里到底叫什么,还得查一查史书才能知晓。

另外,他读书的举动,也能让季成更加相信,自己确实是在绞尽脑汁,尽一份心力。

然而,当魏谨在王府书库之中,待了足足一天一夜之后,却是别有收获。

他阅读了史书,知道了这个世界的庞大,了解了当下的格局。

魏谨发现,压在自己身上的大山,远不止“夺嫡”这一座。

与如今天下的形势相比,大乾宫里的明争暗斗,完全就是小孩子的玩闹。

几百年前,大乾雄踞中原的时候,天下格局,还没有这般复杂。

那个时候,能与大乾叫板的势力,尚不足一手之数。

其余的,不是大乾的臣属,就是敌对的附庸,根本不值一提。

可现在呢?

单是一个蛊族,便让大乾疲于奔命,应接不暇了。

更别说四周,还有不少对大乾心怀敌意,且与蛊族不相上下的势力了。

当年的大乾,站得太高,拿得太多,以致于被许多人记恨。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

他们现在是没有异动,可只要有人牵头,他们便不可能不趁火打劫。

而退一万步来讲。

就算一直都没有人来当这个领头羊。

但在新皇登基的时候,他们一定会趁虚而入。

也就是说。

当魏谨千辛万苦扶持季成上位之后,迎来的不是结束,而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