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程城还真不一定看得上这些钱。
···
“老板,这样能行吗?”
回公司的路途中。
祁玉琳没有喝酒,自然是她开车,而杜丹华坐在后排闭目沉思。祁玉琳虽然是经纪人,但其实年龄也就比安程城大个两三岁,做这一行业也没有多久,和杜丹华这种在娱乐圈摸爬滚打的老油条并不一样。
杜丹华虽然一时兴起想了个流量作家的模式,但具体行不行,祁玉琳想不明白。
在祁玉琳的思索中。
这个流量模式稍显简单,性价比也很高,但其实市场对于流量明星的抵制已经很强了。
流量明星本来就已经让很多人不爽了,再搞一个流量作家模式,抵制估计会更强烈。
再者,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在属性方面还有些不同。
影视作品,其实是一种被动的信息接受,观众一般当它是个娱乐。但文学作品是主动的信息获取,是要动脑的,能够看书阅读的人也一般会讨论些许文学性。
现在人们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阅读,而更愿意去看影视?
就是因为阅读要比观影更费精力,是一种与人类偷懒本能做抵抗的事情。社会急躁,本身工作一天就很累的,再来一个费神的阅读,着实会让人不舒服。
根本看不进去。
这也就意味着受众相对而言小了很多,综艺、音乐、视频的受众还是很广的,愿意阅读的毕竟是真的少。
就算是粉丝,也不一定看得进去。
豆瓣上讨论影视的评论比讨论书的评论要多的多。
“郭敬明、韩寒知道吧?”
杜丹华并没有直接的回答祁玉琳,而是转到了两位由作家转型导演的人物,他们也都活跃在娱乐圈。
祁玉琳点头,意识到她坐在前面开车,后面的杜丹华不容易看到她点头,又添了一句,“知道。”
“流量作家的模式就是把艺人打造成类似于他们那样的明星,不要求成为郭敬明、韩寒那样的人物,有他们三分之一、四分之一都够了。”
杜丹华说得更细一些。
“流量时代,郭敬明的书是抄袭的又如何,并不妨碍他将书改编成电影,照样大赚特赚。”
“他的成功是什么?粉丝效应,割粉丝的钱包。”
“所以,别考虑其他的,收割粉丝就行了。作品并不是关键,作品只是工具而已,就算是差点的作品,喜欢艺人的粉丝也会夸的。”
“粉丝们不在乎哥哥的作品怎么样,她们在乎的是哥哥有没有作品。”
“只要有作品,这些粉丝就可以给其他人安利自家哥哥,拉更多的粉丝进来。”
“至于什么其他的路人,不在我们考虑的范围之内。”
“我们要做的不是尽可能的收割更多人,我们要做的是收割更多的粉丝。”
“粉丝,才是我们的基础。”
“我们是小公司,玩不来大场面,与其奢望连同路人一起讨喜,不如专一点,就讨好粉丝即可。”
祁玉琳做到这一行,来到娱乐圈,这种情况她已经有认知了,但听到老板如此淋漓尽致的说出来,还是有些难受。
“那安程城会答应吗?”
杜丹华沉默片刻,摇摇头,“我也不知道,这种文艺青年思考的方向,和我们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