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朱棣听到朱高烨的话,整个人完全傻了。
朱高烨的这些话,让朱棣感到无比震惊。
刚开始的时候,朱棣还以为朱高烨只是纸谈兵,所说所做都过于理想化。
那些对商人课以重税的想法,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操作性。
三十税一都收不来,更不要说十税二,十税四。
不过毕竟还是个孩子,这些年在自己的暗中帮助下,虽然谈不锦衣玉食,但是起码也算是衣食无忧。
没有体会过民间疾苦,说出这样的话来,也无可厚非,自己也不会过于在意。
但是当朱高烨说出税务院,并且向自己两人解释了税务院的作用和职责之后。
朱棣开始意识到,这件事情似乎没有表面看去的那么简单。
这个方法的可行性很高,高到朝廷根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就能够推行下去。
首先是让这些商人登记在册,有了路引制度在前,必然不会引起商人们的警觉。
这些商人们既不知道为什么要登记在册,也不会想到朝廷这么做的意义何在。
其次就是监察这些富商的收入,原本以为这是最大的危机。
但是没想到朱高烨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思路。
原来搞清楚别人能挣多少钱,不需要直接问他本人,只要自己弄清楚进价和出价就可以了。
如此一来根本就不用担心打草惊蛇,引起他们的反抗。
等到朝廷将这些东西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之后,那时候可就不是这些商人们说了算的了。
而朱棣震惊的点也完全在此,一想到将来收来商税之后。
大明就再也不缺钱,不缺军费了,朱棣就感到无比的兴奋。
觉得大明的未来肯定会无比的兴盛,要知道现在大明之所以不能够频繁的主动出击。
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钱不够,甚至连东南沿海内迁禁海,同样也是因为钱不够。
要是真的有钱的话,怕什么倭寇,怕什么北元残部,只要钱到位,补给到位,砸也能把他们给砸死!
但是现在听到朱高烨说这个方法只是治标之法,并不治本之后,朱棣整个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这样的方法居然还只是治标不能治本,那究竟什么样的办法才是标本兼治的办法。
朱棣感觉自己在这个儿子面前,跟一个傻子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一个区区的治标之法,就能够让自己拍案叫绝,欣喜若狂。
这还不傻的话,天底下也就没有傻子了。
想到这里,朱棣也看向朱高烨,想从朱高烨的嘴里得到治本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