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一年毕竟是平平无奇的,赵渝也终于有了上进心,开始注重学习了。早上起来的很早去看书。
班里的同学关系也混的挺好,不像刚开学那样陌生。宿管阿姨倒是对他们这个宿舍挺上心,还送了他们几次零食。
另外要特别说明的是他的舍友,除了陈舒航之外两个人,陈舒航和他已经成手足兄弟了。
之前说的很像混社会内位同学,他叫吴起,并不像赵渝一开学所认为的。吴起人很好,不难相处,只是对社会上一些事有过参与,在学校里打过架,以赵渝所了解的,吴起大概是什么团伙的老大,不是黑社会,也不惹事。
还有一个叫孙晟辉,是个书呆子,性格有些孤僻,不爱说话,和人的交往不多,少之甚少。
最近期末考完了,赵渝的成绩很理想,班级第四名,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心上算是又多了一份宽慰。
这天,赵渝拎着行李,到班车站去坐班车回家,原先赵渝家人都在县上住,后来家里出事了,这的房子就卖掉去援助了,父母也都回到他爷爷奶奶那边乡下住原先的老房子。
上班车,找了个靠窗户的位置。等了大概一分钟后没人上了,车子缓缓发动,驶离车站。赶路时赵渝一直盯着窗外看,他坐车的时候都喜欢在路上看窗外的风景,看着迅速向后飞去的事物,这样总能找到一种舒适感,能平静心情。赵渝就这么一路看着,同之前无数次一样看着。
现在的班车对比以前还是好一些,以前的座椅都是硬邦邦的,几个小时的车程谁都撑不住,坐完腰酸背痛。现在好歹座椅是软的了,比以前舒服太多了。
赵渝大概是中午到的,乡下大家都住的是平房,家家都有烟囱,高楼也不过两层。
虽然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用天然气或者煤气去做饭,但对于乡下,用灶台似乎是很多人的共鸣,烧柴或者玉米杆等等来烹饪食物。
赵渝家便是其中之一。
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着烟,说明大家都在做饭,所以赵渝才猜测是中午到的。回到乡下他就不太想用电子设备了。
拉着行李箱,朝着自家的那排房子走去。家里爷爷奶奶原先住的是个用木头建的房子,空间很小,房顶上都还是用茅草搭的,地上就只是用水泥铺了一层把土地遮住,现在盖上新房子了,家里几位伯伯劝了他们很多次把这个小屋拆了重新盖一栋,但赵渝爷爷奶奶他们就是不听,总是说他们都剩不多少时间了,盖了浪费。但身为他们的子女,谁会希望他们早早离开,就算是那样,在这最后的年华里住好、活好,这样不是更好吗。
兴许是饭还没有做好,大家都在赵渝爷爷奶奶门前聊天,这是家族常事了,家里人都喜欢聚在这里,或许是这里比较亲切。
“爸!二伯!”
“呀!赵渝回来了!”赵渝父亲听见叫喊,连忙向这边跑来,伸手要接过赵渝的行李。
“放假了吧。”其实老一辈人都喜欢问这种自己了解的问题。
“昂,这不回来在家里住两天,学校宿舍自己住着没意思,跟家里人在一块好。”赵渝这孩子对家的那种依恋还是比较深的,当然不是那种事事都倚着家庭的,更多是感情上和家的联系。
“赵渝回来了,来让二伯看看,高几来着高二是吧。”
“下半年开学就高二。”
“真快啊,都长这么高了。”亲戚一辈看孩子都是先看个子,身高这东西对他们来说是最能直观看出孩子的成长的。其次就是生活的时候看你的行为举止。
“来,上菜喽,呀,赵渝回来了。”赵渝的妈妈从灶屋里端着两盘子菜出来,正如赵渝所想,他们还没有吃饭。
“正好,饭弄好了,吃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