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沈飞:我自己都不知道这首歌有这么复杂(1 / 2)文娱:开局杨老板求我别曝光了首页

杨谧清澈如水的眸子看向阿龙:“把你刚才说的话,再说一遍我听听。”

阿龙张张嘴,发不出任何声音。

他可以嘲讽沈飞,但不敢得罪杨谧,以她的手腕,分分钟就可以让自己滚蛋,能够在湘市卫视任职,阿龙是花了巨大代价的,如果因为这件事情被辞退,那就是血妈亏。

他喜欢狗眼看人低,喜欢看人下菜,也喜欢落井下石,但他不蠢。

阿龙警惕地看着沈飞:“对不起!”

他会这么快道歉,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能屈能伸?

“每个人做了错事都道歉的话,还法律干什么!”杨谧不吃这套,“我今天如果不来,你会道歉吗?”

她的语气很强硬,也很坚决。

大家都是成年人,既然做错了事,就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仅凭一句道歉就想得到原谅?

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沈飞虽然不想跟这种人计较,但也不是好欺负的。

他的道歉,沈飞表示:不接受!

李炯夹在中间也是左右为难,沉默半晌后,这才开口。

“谧谧,这个事情我也有责任。不如这样,剥夺阿龙三人《华夏歌手》的经纪人的权利。并且,扣除半年的奖金!”

听完他的话,杨谧看向沈飞:“你觉得这个处理方式怎么样?”

沈飞点头答应。

差不多得了。

……

微博。

《庐州月》这首歌开始霸屏。

大量自媒体大v都敏锐的嗅到了流量的味道,也都纷纷加入宣传的战局。

其中。

知名乐评人匡正义也发布了一篇关于《庐州月》的长篇博文。

【初听不懂词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庐州月》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古风音乐,古风音乐和白话音乐最大的差别就是更加注重措辞韵脚。”

“我们可以细想一下,《庐州月》为什么是庐州的月,而不是山水、江湖。”

“因为古诗词中,都是有隐意的,大部分属于寄托相思,比如:折柳,说的就是送别。”

“既然看到是《庐州月》,就可以明白这首歌唱的就是异地寄托相思!”

“歌词,可谓是极其妙哉,寥寥几笔就意境满满,光是那前两句,就可以让我们想到一个寒窗苦读、功成名就的书生形象。一下子带人去到庐州月下的故乡,回忆那位留在过往里的姑娘。”

“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宿昔不梳一哭十年寒窗。”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我家祖上匡衡在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

“宿昔不梳。源自南北朝乐府诗《子夜歌.宿昔不梳头》”

“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腕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再说‘如今灯下闲读,红袖添香。’”

“如今两字由儿时拉至今日。一句‘偷了谁家的光’则显得饶有趣味。然后回到现在,自己灯下闲读,红袖添香。今日之景,灯烛之下再无前时借光之窘迫。‘闲读’二字也再与他日苦读之景再不相同。”

“当读遍圣贤书,功成名就,佳人在侧,夫复何求时,却感叹那‘半生浮名,只是虚妄!’”

“半生已逝,浮华功名只不过是一片虚无。”

“这寥寥几句,像是回首过往,但更多的是感慨。”

“此时虽然佳人在侧,而那位留在过往里的姑娘,今何在?”

“是否……还在那庐阳!!!”

“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柳絮纷飞里看见了故乡”

“意境独到的画面之美被这句歌词展露无遗。”

“初春三月的江南烟雨,莺鸟齐舞,草长轻摆。而与之同时他的严重若隐若现,是什么意象?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