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六年更新四年五月。
每年从这个时候开始,接下来的四个月,是一年中最舒服的一段时光,春收结束,收获入仓,百姓的钱包处于峰值,加之气温适中夏国的气候环境属于冬暖夏凉那一类,怎一个快活了得。
而这一时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交易高峰期,火爆程度仅次于年关前后。
山北三郡自洪水退后,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自救工作,这是对大夏朝廷的一次严重考验,一个不好就是崩盘的局面,但这同样也是一次机会。
大夏果断的抓住了这次机会,不仅各类物资不要钱的向北边聚集,并派内阁大学士为钦差大臣,亲临一线指挥赈灾同时严防各级官员贪腐,抓一个杀一个,努力做到了这个时代能做到的最好,向整个山北四十万百姓展示了大夏朝廷为民谋福祉的态度和决心。
另一方面,夏凡直接祭起了“军民鱼水情”大招,让军队顶到前面去,顶到人民群众中间去,既有效震慑住了野心家,将他们的野望扼杀在了摇篮当中,又大大的刷了一波好感度,为其所代表的正统朝廷狠狠的收了一波民心。
大洪水过后的山北百姓,深切感受到了有靠山的好处,他们从未有过被人关怀的体验,更未曾见过行事如此奇葩的军队和如此奇葩的朝廷,以往的统治者和军队,少祸害点百姓就算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圣主和王师了,百姓们都要谢天谢地,恭迎太平,哪里见过帮百姓抗灾的军队?虽然日子很苦,但他们看到了前方,他们已经不再是一年前的他们了,他们可以说已经是真正的“夏人”了。
要知道,山北三郡的百姓成份非常复杂,有纯正夏人,有山右郡移民,更多的还是皿滋汗遗留下来的鞑靼人,后两者中,不乏对大夏朝廷不满者,尤其是鞑靼人,虽然长相与夏人差异不大,但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都有巨大鸿沟,两者之间天然泾渭分明,虽然因为鞑靼人在文化上处于绝对劣势,中枢有信心能彻底同化他们,也必然会同化他们,但这需要时间,最起码以现在区区两三年时间肯定不行,鬼知道他们中有没有人一直对皿滋汗念念不忘。
而且,皿滋汗当年带兵北上,带走的大多都是青壮,被大夏截流的多是老弱妇孺,这就造成了一个尴尬局面,山北鞑靼人大多都能从皿滋汗部中找到亲戚,不是儿子在皿滋汗部,就是丈夫或父亲在那里,这种情况下要说山北鞑靼没人“想念”皿滋汗,连三岁小孩都不信。
对此,夏方自然不会无动于衷,相反还做出了许多针对性的措施。
其中最怂的就是让这群鞑靼老弱给自己远方的亲人写家书——不会写也没关系,大夏完全可以代劳——倾诉相思之苦,顺便吹嘘一波大夏朝廷的正义和英明,新生活的美好,希望他们能回来一起享福云云。
还别说,如此没有技术含量的手段,起到的效果不容忽视,近两年来,经由各种途径——主要是官方途径——回到家乡的原皿滋汗军达两三千人,更别提逃到其他部落的人,由此可见皿滋汗在被夏国断了后路后,纵然在草原上逞凶一时,终究是无法长久,处境微妙。他不是不想采取措施制止逃人,真心是无能为力。
照此情形下午,皿滋汗部怕是连苟延残喘都苟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