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明鉴堂会师(2 / 2)大明公务员首页

他们将何夕的底细摸清楚了,难道还硬要拆穿,给背景深厚的上司一个好看?没有这样做人的。姚广孝来得正好。好转移注意力。

苏伯衡刚刚开始也仅仅是试探一下姚广孝的底细。但是一再没有难住姚广孝。苏伯衡反而来了兴趣,考究的地方越来越多,越来越艰难。

而姚广孝从应付自如,最后有一丝丝难色。

程汝器在一边听得如痴如醉,而何夕早就听不懂了。感觉他们两人在打哑谜。

这就是何夕根基不够的原因。

在两个人谈话之中,有些东西,你明白,我也明白。就自然忽略了。而接受过同样教育的程汝器能听明白,自然不觉得难懂,而何夕根基不够,省略的东西,他根本不知道。

一次两次省略,何夕还能凭借自己思维或许记忆强行解读,或者先记下来将来再说。但是这种省略多了,好像家常便饭一样。那可不就是天书了。

何夕好容易找到一个空档说道:“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过两日,就要上课了。我们先说正事吧。明鉴堂是用来教授史学的。我在这里有两个标准,这两个标准是绝对不能动摇的。”

“第一个是实事求是。”

“有什么是什么。绝对不能弄虚作假,也不可以故弄玄虚,之前史书上些的,什么红日入腹,什么白帝子,黑帝子,这些弄虚作假的文字,我想再看见。也不应该让学生们去学习。”

“一切学问,一旦参进去假的,整个学问体系都不当存在了。”

“而且要推理严谨,不许想当然耳,历史上是什么,就是什么,现实中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你觉得什么就是什么。要有证据。”

“第二,就要注意运用数学,多统计数字。什么都可以骗人,唯有数字不可以骗人。”

“诸位先生以为如何?其他方面都可以通融,唯独这两条不能通融。如果实在不能接受,就可以走了。”

苏伯衡微微一笑说道:“这倒没有什么?我不在意。反正我苏家祖传的一肚子不合时宜。你这些东西才算什么了。只是我很好奇。隔壁的反应。”

实事求是并不是一个新词了。

在古代也有,甚至与现代的意思偏差并不大。

只是何夕赋予实事求是这上面的意义,天生的与天人感应,天人相应等概念相抵触。别的不说了。按照实事求是的标准来看,理学相当一部分,就是何夕所谓的想当然耳。

苏伯衡并不是对理学思想完全不接受,但是他是觉得理学思想,应该能经受住质疑,也必须接受质疑。

苏伯衡给程朱理学挑刺,能被欢迎才怪。所以,在他看来,何夕也是给程朱理学挑刺,他乐见其成。

程汝器说道:“这本就是做学问的正道,没有什么好质疑,只是数学在学问上有什么应用?我却是不知道的。”

前文说过,朱升的学问在这个时代,是一股清流。因为他没有师承,大多是自学的。没有传承,也没有什么包袱,自然也不觉得有什么接受不了的。

何夕说道:“这一点,等上课之后,自然会给两位讲的。”何夕转过头来,问姚广孝说道:“姚兄,你的意思是”

姚广孝来之前,本来就研究过何夕的。此刻听何夕这样说,再与胡伯衡,程汝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何夕的想法他已经揣摩明白了。

不,不是何夕的想法,而是朱元璋的想法,他已经想明白了。

“陛下,不喜欢当世学说,或以为当世学说不足以治国,欲收纳学者,另成一家,如汉武之用公羊,汉宣之用梁谷,倒不是不成。只是何夕是能顶大梁的吗?”

“不过,不管是不是,都是一场好戏。岂能不看。”

每一个学派崛起,都必须有一个,或者几个核心的学者。这是无可替代。姚广孝并不觉得何夕能够做到。并不妨碍他留下来,近距离接触这一切。

“我没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