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在独羊岗要求顾临必须在真定府范围内重塑军纪之后,就没有再返回真定府,而是一直驻扎在独羊岗。
他先是在王厚和周启的陪同下慰问守城英雄,诸禁军、厢军和保丁,称赞他们护境安民,是大宋的英雄,军士的表率。然后还将随军携带的粮食、布帛分发了下去算是对他们英勇抗敌的表彰。
分发的数量大概能抵上一个中禁军半年的收入。
之后又深入民巷安抚民心,对这次契丹人进攻独羊岗有损失的民户,由保长进行统计呈报给行唐县衙,县衙会给予补偿。房屋有损毁者,可随时呈报给诸军营,会有禁军帮助整修。
最后还承诺独羊岗驻军加倍,日后断无可能再发生今日之事。
于是,在当晚军民狂欢,当然那些失去丈夫的妻子,失去父亲的孩子,失去儿子的父母是无论如何也开心不起来的。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在这种时代或者说任何时代死去的人都没有活着的人重要。
活着的人有狂欢的理由,军人们浴血奋战几乎全歼了契丹人两队一千三百人,受到了天子当面的褒奖和赏赐,这对于普通军士无论是禁军、厢军而言,都是无上的荣耀。
殊不知有多少的知州或者知府有可能一生都见不到天子。
百姓们则在大乱之后受到了朝廷的安抚、赈济,甚至亲眼见到了天子,还得到了天子的承诺。这也是之前平头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他们当然会狂欢。
只能说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一家欢喜一家愁,只不过是看欢喜的多还是愁的多罢了!
不过忧愁的军户在第二天也受到了天子的慰问。
赵煦特地在曹埇的引领下去看了禁军和厢军所谓的营房。他一直觉得大军出征或者驻扎都携带家属是一件很不能理解的事。
有时候兵贵神速,携带家属如何能做到呢?
但这是大宋的惯例,或者说可能是五代十国遗留下来的问题,为了防止兵变,把军士的家属握在手里当做人质未必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但时代在变五代十国那种乱世的规则是不是早该改改了?
在宋军的驻地营房,赵煦优先去的是在此战中战死的士卒家,这些军属在家里顶梁柱牺牲后,尚在等待真定府下属行唐县的安置。
按朝廷规定中下禁军抚恤安置费用十贯到二十贯不等,有些地方家属还能得到一处荒地维持生计,老者额外能领到两个月的粮食。
这待遇只能说很一般,毕竟家里的顶梁柱,青壮劳动力不在了,得到一处荒地又有谁去耕种?抚恤的那点钱粮能维持多久呢?
更何况执行下去又往往被地方官克扣,到手里的可能会更少。
这是大宋武人地位低下,军士有时尚不如底层百姓的真实写照,当然,这也可能是战力远不如前朝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