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令公确实是西军名将之始,之后的杨家子孙抗击契丹人也比西疆战事来的早。”种师中一边往火堆添柴,一边又继续道:“但这时的西军中杨家将的火种在杨文广之后,只剩下赫赫声威。不但杨家,所谓的西军三精锐,折家军、杨家将和种家军都是口头之语,并无其实。就是世袭罔替的折家一州之地又能有多少人马?之所以会一直这么流传其实主要因为,西军士卒多是世代从军,多有氏族观念,不觉间就开始重视门第。”
种师中话一般不多,这时一番长论却是击中要害了。
这莫名让赵煦想到他那个年代袁家累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在西军中种家就有点类似,提起种建中、种师中几乎无人不知,所谓种家旧部也散落西军各处。
不过宋时地方官非朝廷特许皆无调兵之权,与汉末三国情况大不相同罢了。
就眼下来说,他认为西军重视氏族门第这观念的形成是有特定原因的,客观上说有利有弊。这使得种家、折家和杨家驱逐外敌的英勇事迹能在西军广为传播,起到激励他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的作用。
同时世代从军,军户家也会有武技、基础军事常识这类传承,西军因此能战敢战是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弊端,自然就是极容易陷入所谓人情世故之中,一人有事往往会数十人互相包庇,使上官无法也不能秉公执法。时间久了自然会形成胆大包天,日渐骄横这类毛病。
“种将军,你说要在西军中查贪腐查空饷会出现什么局面?”赵煦用手里的烧火棍点着地面,若无其事的问道。
在场之人自他以下,种师中、卢大乘身在西军体系,王厚少年时则随父王韶在西军中成长,可谓都与西军有莫大干系,谁不知道贪腐比河北禁军只多不少。
只不过他们采用的方式没那么直接暴力,多是通过吃空饷来实现。
低层西军世代从军,拖家带口,谁就是再大胆再贪财也得给他们留口饭吃,否则以西军尚武的风气,宗亲之间的连带关系,兵变说来就来。
当然历来也有很多地方主官或者将校不长眼,最终酿成不知兵变多少起,使西军成为大宋兵变最频繁的禁军部队。
真要像河北那样让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兼太原知府韩缜去自上而下的查,只怕他那身老骨头折腾不起。
酿成的风波也会波及全军,造成很大一部分将士惶恐不安,这会给党项人提供进犯的机会。
种将军几次张口欲言却不知从何说起,毕竟若是不赞同彻查,好像自身也有问题一样,真那么查,短时间内又会局面失控,指不定还会有兵变。
“官家,臣觉得这事不宜急,需从长计议徐图缓之。”王厚身不在西军体系内,说话自然也就方便了。
几百里外,在大宋君臣探讨西军问题整治时,边界神木寨外围,一股党项人乘着夜色靠近,然后对神木寨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