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五章 面圣(1 / 2)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首页

种师中和周启是在苏轼到太原府的第三天从神木寨返回的,去的时候不足四天,回来却用了将近六天,除了大雪的缘故,当然还有返程与救援不同,路上没有强行赶路的原因。

大军返回先去营房用餐休息不提,这边涉及西军军纪问题的姚洞国和姚乾叔侄,赵煦没有亲自审理,按照惯例交给河东经略安抚使韩缜去法办。

不过他没亲自审理并不代表他不知其中详情,麟州边军的情况他早已通过周启尽数了解,这叔侄俩胆大包天,禁军吃了空饷,厢军的饷银又多有克扣,甚至番兵那里他能捞的一点也没放过,麟州边防这两三年被他们搞的乌烟瘴气。

得亏西夏近两年重点攻击的目标在陕西四路,不在麟州和府州一线,不然是要酿成大祸端的。

另外,关于边疆地区番兵的问题,有时候这些边境依附部族,不论大小在反叛和归降之间反复横跳,有其自身的劣根性和局限性,可大宋的一些边军统帅和地方官员也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民族之间和睦、融合的问题从来就不会是温和顺利的。

这种难题赵煦前世诸葛亮处理南疆孟获等蛮族时一样遇到过,之所以后来南人不复反跟怀柔的民族政策是区分不开的。

你不把对面当正常的汉人百姓或者兵士看待,甚至时不时还要欺压一下,人家手里有兵有刀不反那就怪了。

当然,有些贪腐恶吏,跋扈将官是连自己的百姓和兵士也不放过的。

另外,周启还将何灌暂代知州后如何尽力赈济受难的百姓、安抚动荡军心,以及怎样整顿麟州范围的军纪和吏治的事完整的呈报了上来。

何灌是地方军政主官一力推举的人选,这也是赵煦让周启跟随何灌殿后押运辎重粮草的主因,不是监视不是掣肘,而是了解和考察。

当然,这种明目张胆的考察,何灌若只是做个样子出来又当如何?

这就是考验周启聪明才智的时候了,他久在内侍省受训,在如同地狱难度的选拔中一路成为天子身侧的内侍高班,自然是机灵且善于察言观色的。

他判断何灌是一个有谋略有想法且真心在巩固朝廷边防的能臣干吏。

赵煦听闻何灌做事有条不紊,且能分清轻重缓急,认可了周启的判断,然后他象征性的询问了给事中吕惠卿的意见。

吕惠卿这种老臣自然是知晓官家心意,赞同提举武选官出身的何灌担任麟州知府,并自告奋勇书写发往汴梁的文书。

在神木寨出事后,韩缜增派何灌前往时,征求了赵煦同意,他就以河东路经略安抚使的名义往中枢上了奏章,举荐何灌担任麟州知州,如今再加上天子文书,这任命板上钉钉了。

很快,韩缜那边审理麟州知州姚洞国吃空饷一案也出了结果,姚洞国叔侄因吃空饷导致神木寨守城兵源不足,被西夏卫慕氏的一支部族劫掠,造成严重后果。

其他还有诸如贪墨厢军粮饷、欺压番兵等恶劣事件,数罪并罚,两人判处斩立决,家产充公用来招募新的兵士,及补偿其他因之受难的禁军、厢军将士和百姓,其家人流放两千里到湖南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