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7章静虚(1 / 2)山野大主播首页

晚上。

丁修坐在桌子后的椅子上,拨弄桌子上放着的清弄琴,弹奏古琴曲《静虚》。

一时间,清扬,悠远的琴声传了出来。

这琴音呜呜然如同深山幽谷中传来。

这虚静淡远的琴音如同世俗间的一味良药,洗净人心田的尘埃,让人的心灵重新定位,平淡如水,波澜不惊。

其淡如水的琴瑟之音,在虚静深邃的夜晚,予人一份安宁与寂静。

丁修心想,人亦如一根麻绳,越是思索,越是深深的纠缠在一起。

今夜,就让自己抛开一切烦忧,只听这静默之音,只道这琴声。

过往匆匆的脚步,让自己忘却了湖光春色,佚了山水之林的美好,也许,这首琴曲就是为了静默而生的吧,琴音所在处处皆是静默相和之音。

就让自己在这清纯如水、绵长悠远的琴声中,聆听静默,聆听自然,聆听生命的丰盛。

随着弹奏琴声。

丁修感觉自己的气息缓缓地平静下来,收起一切杂念心忧,把心放空,让心灵与听觉在琴弦的共振之中产生共鸣,回归本心,回归静默。

他的心,随之变得晶莹剔透,眼前花瓣纷飞,流水淙淙,一念之间,亦是静然。

《虚静》这一首琴曲融入了诗歌,绘画、禅等多种元素,在流动的音符中看到了妙笔丹青,烟霞云雨画苍穹。

天光云影共徘徊,心如莲花处处开。

画面感极强,朦胧而淡雅,深邃而宁静,如烟云飘飘渺,恰水墨浸润。

曲中的古琴婉转悠扬,听来悠远空灵,让人心静。空灵梦幻,如入仙境,纯朴清净,抚慰心灵。

静虚有清净无欲,恬淡平和的意思。

这个词语,象征着人的修养和气质。

《吕氏春秋·知度》:“有道之主因而不为,责而不詔,去想去意,静虚以待。”

《孔子家语·好生》:“舜之为君也……德若天地而静虚。”

明唐顺之《赠张方士序》:“窃疑二氏专求之静虚,纵不能无毫釐之差,其去圣学,要之较世儒为近。”

清梅曾亮《太乙舟山房文集序》:“新城礼部侍郎陈公,为古文学……不为熊熊之光,绚烂之色,而静虚澹淡,若近而若远。”

老子在《道德经》中谈到了致虚极,守中笃。

“道”成就万物而无偏私,那么我们要体会“道”,就一定程度上要让自己尽可能接近“道”。

要说了解一个人的最好办法,可不就是变成对方吗?即便是了解“道”,也有这么个理。“道”能成就万物而无偏私,则说明“道”无私欲,因为无私欲,所以可以无偏私。那么人要接近“道”,也要体会“道”的成就万物之无私,这个时候,内心需“静”,不“静”的人如何做到无私呢?

理解了“静”,我们再来看看“虚”。“道”有“虚”的特点。若“道”是“实”的,成就万物的桩桩件件都记在心里,满了,装不下了,还未装进去的“万物”怎么办?由此逻辑模型推理下去,那么,道也就不可能做到“无偏私”了。

所以,“道”的“虚”实则是“道”成就、或者说包容万物的宽广。

而人要了解“道”,那么就要理解“道”成就万物之宽广,所以自己也要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不断减少内心的欲念,让自己的心“空”起来,变得“虚”且“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