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忧郁到让人感觉到蛋疼的忧郁。
不知道为什么,一股悲伤的气息徒然充满了徐可的全身。
忧郁一种精神层面的表现状况,产生的大部分原因是人的大脑无法接受并处理一个事件。
因为事件不随人意,人会产生低落情绪,坠入低谷,对生活失去激情,对未来失去希望。
忧郁的人经常无端心情低落,很想离开集体一个人去彷徨。
有些人似乎更愿意去沉浸在这这感受中,去体会那种心里低落。
当然,这是很多人对于忧郁的理解。
但是,在忧郁之后加上气质,那就是另当别论。
很多人对忧郁气质的涵义不甚了了,或认为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情结,其实不然。
什么是忧郁气质?
与一般人的庸常认识相反,忧郁其实是一种高贵的精神品性,是一个良知者应有的文化基调,故在美学和哲学上都具有不可估的意义与价值。
从美学上看,忧郁情结同浪漫的悲剧感休戚相关。
朱光潜说:“浪漫主义作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热衷于忧郁的情调,叔本华和尼采的悲观哲学可以说就是为这种倾向解说和辩护。”
他在《悲剧心理学》中系统阐释了忧郁的美学意味,并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它的合理性:“忧郁是一般诗中占主要成份的情调,在忧郁情调当中有一种令人愉快的意味。
这种意味使他们自觉高贵而且优越,并为他们显出生活的阴暗面中一种神秘的光彩。
于是,他们得以化失败为胜利,把忧郁当成一种崇拜对象。”
从哲学高度看,忧郁产生于“人对日常世界的神圣的不满和对另一个更高世界的渴望”。
提出这一深刻见解的别尔嘉耶夫说,“忧郁是指向最高的世界,并伴随着地上世界的毫无价值、空虚、腐朽的感觉。
忧郁面向超验的世界。
但同时它又意味着不能和超验世界汇合,意味着在我和超验世界存在着鸿沟,为超验世界而忧郁,为与地上世界不同的另一个世界而忧郁,为超越地上世界的限制而忧郁。
在这里,朱光潜从人的隐在心理昭示出了忧郁的美学魅力,而别尔嘉耶夫则从人的灵魂深处阐明了忧郁所担当的神圣使命。
人类超越现世的庸俗与丑陋,多半要借助于忧郁这样的情绪。
相对快乐来讲,忧郁是更深刻、更沉重的一种情绪。前者趋向于肤浅和遗忘,而后者趋向于高贵和救赎。
明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从古到今有那么多的巨匠大师,或本身具有忧郁气质,或在作品中表现出忧郁风格。
屈原、曹操、杜甫、李清照、辛弃疾、曹雪芹、王国维等历史文化名人深沉博大的忧郁情怀自不用说,单单从“五四”时期作家作品中普遍流行的忧郁情绪里,我们就能分明感受到一颗颗最为敏感的心灵。
其间蕴涵的苦闷、感伤、孤独、迷惘和彷徨,无不折射出那个特定时代的典型精神状态。
这是步入新阶段后的必然精神反应,亦即个人主体意识崛起之后的现代性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