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5 教育中的优势(2 / 2)回到明朝做闽王首页

第三,教学质量。

朱植有自知之明,他的教学水平,也许连一个小学老师也比不上,所以很难说他的教学有质量,但其根本问题在于教师必须按照教科书来教授学生们知识,但朱植不同,他没有任何约束,教科书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怎么有趣怎么写,这些学生最后被教育成什么样子,他也不太在乎,因为这些人归根到底,是他拿来做实验验证自己编写的教科书是否可行的,若是可行,这些人最终成了才,那是他运气好,以后多几十个人才可用,若是不行,则他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所以此质量非彼质量,正所谓汝之砒霜,吾之蜜饯,其根本原因也在于此。

第四,什么是人才,由朱植自己说了算。

在后世,有许多看起来非常靠谱的人,到长大以后,就变得碌碌无为,其实未必不是他们没有本事,只是后世的人实在太多了,并且社会是有自己运行的一套逻辑的,一个人若是不能摒弃自己的这一套,乘着时代的浪潮前进,几乎很难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而这些对朱植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他作为福建藩王,又管理着东番,手中有数不清的资源和位置,这些资源和位置任凭他的心思分配,别说只有这几十个学生,就是有一万个学生,他都有非常优质的资源安排。

总之,在这里,朱植就是最大,他自然可以随心所欲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所有的事情,甚至他比皇帝的自由度还要高,要知道皇帝光是和朝堂上的大臣扯皮,就已经是相当头疼的一件事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异,是因为朱植管理的地方小,利益群体不多,同时朱植的资金来源是商业,而非赋税,他所有的收入都是自己能掌控的,别人要仰望他的鼻息赚钱,而皇帝则要依靠手下的大臣管理国家,而朱植不存在这个成本,因为大明已经替他出了。

朱植作为新兴势力,也是一个大优势,新兴势力之所以是优势,是因为他手底下的人,暂时还不能在朱植设定的规则里如鱼得水,因为这些规则前所未有,但朱植相信,随着时间的过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抓住这套规则的精髓,然后利用这个规则为自己进行牟利,到那时,恐怕朱植也会面临一大堆狗屁事。

有个说法叫大企业病,就是企业大了以后,所有人都遵循着这一套规则,再想改变,会很难很难,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这个企业最终会成为一摊烂泥,失去活力。

国家同样如此,从商周到大清,无不是这样。

朱植没有自信能跳出历史周期律,但他觉得自己能让这个周期提早到来的话,也是对华夏有贡献的,哪怕失败,他也能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经验,以供后人参考,虽说人类从来不曾在历史中学到过任何教训。

他不知道未来大明会不会成为烂泥,他能做的只是尽量不让自己变成烂泥一坨。

“这几日你们就好好适应一下,等到觉得自己没有问题时,便可以找本王申请,正式开始上课,栾先生也帮下忙,等本王再招到更适合教学的先生,你就可以去那群医院里了,若是先生能够适应医院,本王会不吝惜认命先生为那所医院的院长。你们二位也一样,本王这里有不少合适工作交给你们研究。”朱植对他们勉励一番。

三人很是开心,都拍胸脯说一定尽快上岗教学。

朱植微笑点头,随后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