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后 记(2 / 2)青洲大散修首页

尽管如此,当今科学界的主流还是认同生命起源于地球本土的说法,大多赞同地球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又出现了。

在生命起源过程中,究竟是先有蛋白质还是先有核酸呢?这个问题也就是着名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界对此众说纷纭。

一派认为先有蛋白质,另一派认为先有核酸,再有一派认为蛋白质和核酸同时起源。

在核酸派里,有的提出先有脱氧核糖核酸DNA,有的则认为先有核糖核酸RNA。

由于近些年来对RNA的深入研究,目前生物界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核酸最先发生。

生物遗传物质主体最先起源于RNA分子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尔后向DNA-蛋白质复合体和蛋白质两个方向演变的学说,已逐渐为人们接受。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生命起源中的对称性破缺——生物分子手性均一性,又成为科学家关注的焦点。

自然界中氨基酸有L和D两种对映异构体,而组成蛋白质的α-氨基酸却几乎都是L型(少数低级病毒有D型)。

天然糖有D糖,也有L糖,但核糖核酸RNA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中的核糖却全都是 D糖,蛋白质和核酸的这一特性称为分子的手性均一性。

1995年 3月,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在洛杉矶召开的“生物分子手性均一性起源”的国际会议上,与会的物理、化学、天文学家大多数认为“没有手性就没有生命”,“手性起源先于生命”。

至此,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才算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

读到这里,诸位书友可能已经意识到,依据现代科学的观点,我们能出现在地球上,不过是一种偶然!

按照现代科学“创世论”,奇点大爆炸后,宇宙在膨胀过程中,偶然出现了螺旋星系银河系……

又偶然形成了太阳系……

偶然出现了地球……

地球上又偶然产生了构造生命的基本物质……

恰好又偶然形成了产生生命种子的环境……

……

我们今天所存在、所看到、所感受到的一切,竟然全部出自一系列的偶然!且最终必然会走向毁灭、消亡……

了解这些,许多人会不淡定了,按照现代科学的理论,我们人类只不过是宇宙中偶然出现的匆匆过客,是一场意外,来无影,去——更是无踪迹可循……

于是,有关人类永恒的“生死”问题,又再次摆在了面前。

自从在进化过程中,战胜其它动物脱颖而出以来,人类就摆脱蒙昧,显示出清醒的自我意识,并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

“生之偶然,死之必然”是人类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是无法逾越的自然法则,现在科学探索的种种成就,似乎也验证了这一亘古不变真理。

这直接导致了人类的生活历程充满了悲情意识。

这种悲情意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因人类生存时间的限制而产生的对死亡的恐惧;另一个是因生存空间和自身能力的局限而产生的不自由感。

故此,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们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探索,企图超越这两种局限,以获得生命的永恒与自由。

尽管世界各地种族经历不同,习俗不同,文化背景也不同,但面对生死观这一永恒话题,却均有不少相似之处。

尤其是关于灵魂的传说,无论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多大,似乎都不否认它的存在!

在西方,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师生均认为,“人是灵魂与肉体生命结合的产物”,认为灵肉两分,灵魂不朽!

他们认为肉体是灵魂的坟墓,灵魂入体是一种羁绊与惩罚,肉体死去后,灵魂就解放了,这样灵魂就可以追求纯而又纯的真理!

在中国,《礼记》中有这样一段论述:“气也者,神之盛也;魂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表明先贤孔子认同灵魂的存在,且可游离于体外。

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其寐也魂交,其觉也神开。”意指人在睡觉的时候,灵魂还在同名利与外界交往,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做梦,表明他是相信灵魂的人。

庄子认为人的生死乃是“气”的离散聚合,“气”从形体变为生命,最后再从生命走向死亡变为“气”。随着“气”的聚散,人的生死也在不断交替变化,没有终结、无限循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尽管东西方都相信灵魂的存在,但观念、态度却大不相同。

在国人的精神世界中,鬼魂经常干涉人世的生活,需要人的供奉。中国虽然是拥有数千年发达文明的国家,但在西方人看来,却是没有突破血缘社会的瓶颈,一直停留在对祖先的崇拜阶段。

而西方社会却并非如此。

比如说希腊,“在古希腊罗马人的观念中,灵魂犹如飘像,不具实体,甚至连思考和说话的功能都没有,无力干涉生者的世界。

而且,死者一旦获得埋葬或火化,其灵魂即可渡过阴河,进入一去不复返之乡,从此断了还阳的归路。

因而,古希腊人对已经安葬,尤其是已经火化的死者的灵魂并没有畏惧感,也很少有鬼魂上门造访的故事。

从一些现象看,东方人则比较忌讳、回避死亡的问题,东方人更希望肉身长寿,不太深究深层次的灵魂问题。

与之不同,西方人大多重灵魂轻肉身,对死亡没有设置过多的心理屏障。

当今世界,西方世界的科学观无疑占绝对统治地位,在有些学者看来,西方人看待世界更理性一些,其宇宙观、生死观似乎也更科学一些。

而国人的宇宙观、生死观则更感性一些,常以荒远云野、冲虚绵邈为背景,阔论宇宙,妄谈生死!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希腊文化属契理文化,欧洲文化属尚能文化,中国文化则属妙性文化。

认为希腊人和欧洲人的思想理趣相似,均追求以科学立论,希腊人奠基,欧洲人发展。

而中国人则更偏重于艺术,说白了,就是不够科学!

作者无意在这里比较东西方文化之优劣,相比较而言,作为根植于这片“土壤”的华夏人,我更愿意接受国之先哲们的观点。

其实,任何科学的发展,都要经过经验感知、规律假说、实验验证、观念修订等一系列阶段。

西方实验哲学之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曾经说过“自然哲学必须从感知开始”,没有身临其境的感知、没有切身实地的经验积累,何谈科学观的形成和发展。

窃以为,相比较现代的人类,先祖“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更加接近于自然,对自然的感悟也更加深刻!只是他们缺乏有力的观测工具和手段,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思考,甚至更加睿智。

在今天看来,古人曾经的一些荒诞、可笑观点,在当初又何尝不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理念”,我们如今所获得的一切科学成就,又何尝不是站在古人肩膀上取得的!

科学永无止境,认知更是没有穷尽,即便是当今看上去很科学的事情,在遥远的未来,待文明发展到更高层次,也可能沦为荒诞不经的笑话。

众所周知,有关灵魂的事情人们既感兴趣,又讳莫如深,时至今日,灵魂学(Parapsychology)仍是未被“正统”科学接纳的领域,属于潜科学或边沿科学,甚至有人称其为伪科学!

但作者却仍然相信灵魂的存在,只是当今世界还没有发明出能够检测出灵魂存在的手段。

对于宇宙大爆炸的创世论,作者也持怀疑态度,与之相比,作者倒是更相信华夏民族道家的创世说。

作者从事与物质生成和变化有关的工作,笃信只要条件具备,任何物质都能生成,就如同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一样,不同的条件下,它可以是石墨、石墨烯,但也可以是昂贵珍稀的金刚石!

反映到人类自身也是一样,那些看似平常的凡人,若是经过系统且得法的训练,未必就不具备一些“特异功能”。

种种经历和一些对生活的感悟,令作者萌发出写点儿东西的想法,想将自己认同的一些创世观点,以及对灵魂的一些感悟,以玄幻小说的形式表达出来。

由于作者自幼喜爱文学,尤其喜欢历史典籍和神话故事类小说,对华夏先祖黄帝的故事更是印象深刻。

于是,就有了以黄帝前世为假想主角,创作一部仙侠小说的念头,也幸有网文这种形式,使得自己的感悟得以抒怀。

历经两年多的创作,终于完成了这部小说,这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经验不足,情节不够引人入胜!加之文字功底有限,尽管作者已经很努力了,但读起来难免仍有些生涩,错别字现象也无法避免,只能寄希望于下一部小说改正提高了。

这里要申明的是,既然主角是黄帝的前世,其禀赋、能力本就异于常人,希望书友们尽量发挥想象去理解那些远古大能。

虽然完成了创作,但每当夜色降临,掩卷遐思,心绪还是不由自主地会飞向遥远的星空……

茫茫大千世界,不知魂自何处,更不知魂去何方!

心知自己终有一天也会走向地球人生的尽头!自己的灵魂也会随风飘逝!

也许,地球上所谓的“人生”,只不过是灵魂旅途的一个短暂过程,在那遥远的无边星际,才是灵魂真正表现的无际舞台!

在那里,灵魂也许会重组、再生,会再一次重现“人生”!

也许,那时的灵魂偶尔还会想起前世的记忆,想起地球、想起所经历过的爱恨、想起曾经的一切……

——是为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