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夜,不放心的赵昺、文天祥继续派出小股部队趁着夜色再次潜入九里山防线。
在数万鞑子的眼皮底下搞侦查,何其困难。故而,所有参与侦查的特战队员们在出发之前均写下遗书,交代好生前身后事,胸口更是挂着一枚“光荣弹”,宁死不做俘虏是这些队员们的决心。
就这样,包括丁勇等人在内的数支宋军小分队在长约九里的鞑子防线上昼伏夜出,不断刺探鞑子的虚实,一张张作战地图中,鞑子的人员、火力配置等重要数据逐渐得到完善。
然而,鞑子不是死人,九里山防线统帅孙参政更不是傻子。
无论宋军怎样谨小慎微,可在侦查活动中仍旧会留下些许蛛丝马迹。十余日过去,在牺牲了数位侦察兵后,鞑子在夜间巡逻的频次和力度陡然提升。
为了应对宋军的窥视,鞑子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一度让丁勇等人的侦查工作变得相当困难,甚至可以说到了寸步难行的地步。
丁勇等人为了安全起见,无奈之余只能提前下山。
不管怎么说,宋军这次为期十余日的侦查也是颇有收获的,各方情报随即得到汇总、分析。
待丁勇等人归来,一个个惊人的消息传入赵昺、文天祥等人耳中,众人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终究还是没能瞒天过海。”赵昺叹息道。
“伯颜如何做到不到一年之间,建立起如此坚固的防线?此人究竟是怎样瞒过我军情报部门的。”面对着鞑子由铁丝网、水泥建造的防御工事,文天祥连续发问。
然而却没有一个人回答文天祥的问题。
鞑子今非昔比,千里镜有了,铁丝网也有了,更让人想不通的是鞑子究竟是在什么时候获得了水泥生产技术?
“官家,老臣失职,请官家责罚。”末了,文天祥扛起了所有的责任。
文天祥作为大宋右丞相、枢密使,如果说没有责任的话,那是绝对说不过去的。
“丞相,朕以为事已至此,再纠结这些于事无补。”赵昺脸色铁青地说道。
“官家……”
“朕甚至觉得这些都是鞑子故意给我们看的。”赵昺道。
“什么!官家这是何意?”文天祥等人大惊失色。
“反斜面。”赵昺的目光从众人身上一一扫过。
“官家,什么是反斜面。”众人不解地问道。
“所谓斜面,就从山脚到山顶的这部分,斜面的正与反是相对于进攻一方来说的……”赵昺在沙盘上指指点点,给众人解惑答疑。
“反斜面虽然易守难攻,但并非不可破。诸位,请看,这条线叫做棱线,只要我等占据这里,哪怕伯颜有地道,只需要守住洞口便可以将伯颜活活困死其中。”赵昺给众人解释道。
“妙哉,官家,这条什么线就是此战的关键。”谢洪永插嘴道。
“官家说了,那叫棱线。”有人打趣道。
随着赵昺的解释,众人的情绪逐渐高涨起来。
“诸位!打起勇气来,伯颜虽强,但只要我等干净、彻底歼灭伯颜军团,天下谁与争锋。”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赵昺给众人鼓气打劲。
“臣等谨遵官家旨意。”文天祥等人站起来,一起行礼道。
事不宜迟,作战参谋部结合最新情报连夜开始制定新的作战计划,计划做得很详细,把能想到的各种最坏的情况一一列举,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与此同时,十万宋军将士们也没闲着,开始构建必要的防线,以防鞑子突然发动反击。
就这样,宋元之间为了最后的决战,竟然不约而同的“达成”了短暂的停火。
经过近一个月的准备,时间来到大宋祥兴十三年(1290年)四月初。
宋元双方争夺九里山的战斗终于打响。
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决战,而宋军也做好了万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