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打靶测试中,海军动用的靶舰里包含了多艘退役的老舰,和被俘的沙俄战列舰“塞瓦斯托波尔”号。
这些靶舰在完成了这最后的使命后,最终都被沉没于海上。
额外一提的是,另外两艘被俘的沙俄战利品舰“列特维赞”号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则被分别陈列在了胶州和旅顺的港湾之中,成为了永久的展览品。
经过此番的测试,国防军海军得到的数据是,以30度弹着角,普通的12英寸以砂砾装填的被帽穿甲弹,在3,000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最大厚度约为410毫米的克虏伯表面硬化装甲板。
在相同的情况下,6英寸被帽穿甲弹的击穿厚度,为大约105毫米。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仅把射击距离增至5,000米的话,穿甲的数值则分别是220毫米和80毫米。
当然结合实战经验,炮弹在运动战中的穿甲效果,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低于固定打靶的成绩。
但这些数据与随后英国皇家海军进行的一系列测试,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结果,给国防军海军接下来的新舰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据此完成了设计修正后,1905年8月国防军新巡洋舰的建造工作正式开启了。
这批同级别的新舰,分别为“迪化”号、“伊犁”号、“库伦”号和“庙街”号。
四舰由通州海军造船厂承建两艘,海军的胶州和雷州两厂各负责一艘,至1908年2月全部建造完成,单舰平均造价221.5万华元。
“迪化”级在外形上延续了以往的长艏楼船型,垂直型舰艏的设计,排水量较前型舰缩小了超过三分之一,但在同期世界海军强国新造的同类巡洋舰当中仍属较大。
其拥有四座烟囱的舰体更为修长,全长为141.6米,宽15.3米,吃水4.8米,排水量5,010吨,舰上编员437人。
动力系统采用两套直接传动式蒸汽轮机,配套十二座煤油混烧型水管锅炉,功率28,000匹马力,设计航速26.5节,15节航速下的最大续航力为4,000海里。
由于前面“福州”级的双联装炮塔过于笨重,“迪化”级取消了这种设计,并且减少了火炮的数量。
因此舰上的主炮选为八门1905年型50倍径152毫米炮,采用单装炮塔的形式布置,艏楼和舰艉甲板中线各置一门,其余六门安放在两舷的上甲板。
其他武器为六门1904年型50倍径57毫米炮,和两舷各一座双联装18英寸鱼雷发射管。
“迪化”级在防护方面,继续采用国防军在此类战舰上一直坚持的,穹甲甲板与核心区域装甲盒,相组合的方式。
其中装甲盒的舷侧装甲带,覆盖了艏艉主炮塔之间,高度从中甲板一直延伸至水线以下,水线上方的装甲厚85毫米,水线以下则被逐渐削减至50毫米。
装甲盒两端的横向装甲水密主舱壁,厚度皆为50毫米。
水平防御为主甲板位置纵贯全舰的穹甲,倾斜部分装甲厚度为50毫米,在水平部分的装甲当中,位于装甲盒正上方的厚35毫米,位于其他区域的为20毫米。
主炮塔和炮座的最大装甲厚度为85毫米,指挥塔的最大装甲厚度则为110毫米。
“迪化”级舰体水下部分的防御,依赖于双层底结构和设计更为合理的水密隔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