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诸侯都上了九间殿,只见丹墀下的大小将领、头目等人,一个接一个,整整齐齐地簇拥在两旁。姜子牙传下命令:“军士们,首先去救灭宫中的火焰。”
武王对姜子牙说:“纣王无道,残害生灵,而六宫就近在咫尺,那些宫女、宦官被害得更惨。如今军士们去救火,可能会波及无辜。相父你应该首先下严令,不要让他们再遭受陷害了。”
姜子牙听到这话,急忙传令下去:“所有军士人等,只允许救火,不得肆意行暴,虐待百姓。胆敢有违抗命令,擅自拿取六宫中一物,或者擅自杀害一人者,立即斩首示众,决不姑息!你们都应该清楚知道。”
命令一下,只见众宫女、宦官、侍卫、军官齐声高呼“万岁”。
武王在九间殿暂时驻留,与众诸侯一同观看军士们救火的情景。突然,武王抬头看见殿东边摆放着黄澄澄的二十根大铜柱,于是好奇地问道:“这些铜柱是用来做什么的?”姜子牙回答道:“这些铜柱是纣王所制造的炮烙之刑的刑具。”武王听后不禁感叹:“太可怕了!不仅受刑的人极其凄惨,就连我今天看到这些刑具,也感觉心惊胆裂。纣王真的是太残忍了!”
接着,姜子牙引领武王进入后宫,来到摘星楼下。他们看到虿盆里蛇蝎上下翻腾,白骨暴露,骷髅乱滚;又看到酒池内阴风惨惨,肉林下冷露凄凄。武王又问:“这些都是怎么回事?”姜子牙解释说:“这是纣王所设置的虿盆,用来杀害宫人的;而周围的就是肉林和酒池。”武王再次感叹:“太悲哀了!纣王竟然如此没有仁心,以至于做出这些残忍的事情!”他无法抑制内心的伤感,于是作诗来纪念这一悲惨的场景:
成汤祝网德声扬,放桀南巢正大纲。
六百年来风气薄,谁知惨恶丧疆场!
这首诗表达了对成汤仁德的怀念和对纣王残暴的谴责。同时,武王又伤感于炮烙之刑的残酷,再次作诗以纪念:
苦陷忠良性独偏,肆行炮烙悦婵娟。
遗魄常傍黄金柱,楼下焚烧业报牵。
这首诗控诉了纣王对忠良的陷害和对美色的贪婪,以及炮烙之刑的恐怖和残酷。同时,也暗示了纣王最终自焚身亡是其罪行的报应。
话说武王来到摘星楼,看到余火还在燃烧,烟雾缭绕,烧得一片狼藉。有些无辜的宫人也在这场劫难中丧生,他们的遗骸尚未完全烧尽,散发出难闻的臭味。武王看到这一切,心中更加不忍,急忙吩咐军士们:“快将这些遗骸抬出去埋葬,不要让它们暴露在这里。”
然后,武王对姜子牙说:“不知道纣王的遗骸被烧成了什么样子,我们应该另外找出来,以礼安葬,不能让他暴露在天地之间。我们作为臣子,如果这样做,内心怎么会安宁呢!”
姜子牙回答说:“纣王无道,人神共愤,今天他自焚而死,实在是他的报应。现在大王您要以礼葬他,这确实是大王的仁爱之举。”
于是,姜子牙吩咐军士们:“仔细检点遗骸,不要让它们混杂在一起。必须找到纣王的遗骸,为他准备衣被和棺椁,以天子的礼仪来安葬他。”
后来有人作诗感叹成汤的王业就这样结束了:
天丧成汤业,敌兵尽倒戈。
积山尸遍野,漂杵血流河。
尽去烦苛法,方兴时雨歌。
太平今日定,衽席乐天和。
话说姜子牙命令军士们寻找纣王的遗骸,准备以礼安葬。
且说众诸侯与武王一同前往鹿台。当他们登上台顶,眼前所见让他们惊叹不已。那阁楼高耸入云,飞檐走壁,亭台楼阁重重叠叠,殿宇巍峨壮观。雕花的栏杆,玉制的装饰,栋梁上都是金光闪闪。明珠异宝、珊瑚玉树镶嵌其中,构成了一座座琼宫瑶室、绣阁兰房。不时地,万道霞光从中散发出来,顷刻间又有千条瑞彩交织,真是让人目眩神迷,心摇神荡。
武王点头赞叹道:“纣天子如此奢靡,耗尽天下之财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怎么可能不亡身丧国呢!”姜子牙说:“古今之所以有那么多国家丧亡,都是因为没有能够避免奢侈而衰败的。所以圣明的君王再三叮咛垂戒说:‘宝已以德,毋宝珠玉’,这是很有道理的。”
武王说:“如今纣王已经被消灭,天下的诸侯和百姓都受到了他的剥削之祸、荼毒之苦和征敛之烦。他们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寝食难安。现在我们不如将鹿台上聚积的财物分发给诸侯和百姓,将钜桥仓库里囤积的稻谷用来赈济饥民。这样可以让万民得到复苏,享受一天的安康之福。”姜子牙说:“大王说得对,这真是国家和百姓的福祉啊!应该迅速行动起来。”于是武王命令左右去发放财物和粮食。
这时,后宫擒获了纣王的儿子武庚并带到殿前。姜子牙下令将他推上来,众诸侯都切齿痛恨。不一会儿,武庚被推到殿前跪下。众诸侯齐声说道:“殷受无道,罪孽深重,人神共愤。
姜子牙说:“众诸侯的话确实很有道理。”但武王急忙制止说:“不可以这样做!纣王肆行不道,主要是受到群小和妖妇的迷惑,这与武庚有什么关系呢?纣王炮烙大臣,即使是贤明如比干、微子这样的人都不能匡正救助他们的君主,更何况武庚只是一个年幼的孩子。现在纣王已经被消灭,我们与武庚并无仇恨。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应该随意杀戮无辜。等到新君继位时,我们将分封土地给他,以保存商朝的祭祀,这正是为了回报商朝的先王。”
东伯侯姜文焕站出来说:“元帅在上,现在大事已定,应该立一位新君来安定天下诸侯和士民的心。天不能没有太阳,国家不能没有君主。天命所归,应该归于至仁之人。现在武王仁德闻名四海,天下归心,应该顺应天命,登上大位,以安定天下民心。况且我们众诸侯入关,辅佐武王讨伐无道之君,正是为了今天的这件大事。希望元帅能够担当此任,不要迟疑,辜负众人的期望。”
众诸侯齐声附和说:“姜君侯说得有道理,正合我们的心意。”姜子牙还没来得及回答,武王就惶恐地辞谢说:“我德薄才浅,名誉未着,每天都兢兢业业地做事,只求少犯错误以继承先王的基业,哪里敢妄想登上大位呢?况且君位责任重大,只有仁德之人才能胜任。请各位贤侯共同选择一位有德之人来继承大位,不要让他辜负了这个职责,给天下带来羞辱。我和相父将早日回归故土,恪守臣子的本分。”
旁边有东伯侯大声说道:“大王此言差矣!天下最有德行的人,还有谁能比得上大王您呢?现在天下归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百姓们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难道还有别的原因吗?不就是因为大王您能够救民于水火之中吗?而且天下诸侯如影随形、如云聚集般跟随大王讨伐无道之君,他们的爱戴之心是发自内心的。大王又何必一再推辞呢?希望大王能够顺从众人的意愿,不要让众人失望。”
武王说:“我姬发有何德何能?希望各位贤侯不要再坚持这个提议了。我们还是应该广泛听取众人的意见,以服天下之心。”
东伯侯姜文焕说:“以前,帝尧因为高尚的品德被上帝选中,得以继承大位。后来他的儿子丹朱不成器,帝尧便寻求贤人让位,众臣推举了舜。舜以他的重华之德继承了尧的天下。后来,舜的儿子商均也不成器,舜便把天下禅让给了禹。禹的儿子启贤明能干,继承了夏朝的基业,所以夏朝一直相传了十七世。到了桀的时候,因为无道失去了夏朝的政权。成汤凭借高尚的品德将桀流放到南巢,讨伐夏朝并得到了天下。商朝传了二十六世到纣王,他大肆无道,恶贯满盈。大王您凭借高尚的品德与众诸侯一起奉行上天的惩罚,现在大事已定,能够继承大宝的,除了大王您还有谁?大王又何必一再推辞呢?”
武王说:“我怎么敢与禹和汤这样的贤哲相提并论呢?”姜文焕说:“大王您不动干戈,以仁义教化天下,使得风俗变得美好,三分之二的天下都已经归附于您。因此凤凰在岐山鸣叫,万民安居乐业。这是天人相应的结果,是理所当然的。大王您的政治德行,与禹和汤相比又有多少逊色呢?”
武王说:“姜君侯一向有才德,应该成为天下之主。”忽然听到两旁众诸侯一起上前大声呼喊:“天下归心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大王为什么苦苦推辞?这太违背众人的意愿了!况且我们在这里会盟,难道是一朝一夕之力吗?无非是想立大王为君,再见到太平的日子。如果大王舍弃这个机会而不接受,那么天下诸侯就会瓦解,从此生乱,使得天下再也没有太平的日子了。”
姜子牙上前急忙制止他们说:“各位贤侯不必如此,我自有名正言顺的说法。”这正是:姜子牙一计成就王业,使得诸侯们纷纷拜见圣君。
在九间殿内,众诸侯见武王一再推辞,纷纷争论不休。姜子牙于是出面制止,对武王说:“纣王祸乱天下,大王您率领诸侯明正其罪,天下无人不心悦诚服。您理应正位为君,号令天下。想当年,凤鸣岐山,祥瑞降临周地,这是上天垂青的征兆,绝非偶然。如今天下人心向周,正是顺应天意的时候,机不可失。如果大王今天坚决推辞,恐怕会令诸侯心寒,各自回国,天下将再次陷入混乱。这绝非大王您讨伐纣王时的初衷,也会深深辜负百姓的期望。希望大王深思熟虑!”
武王回答说:“众位诸侯的美意我心领了,但我德薄才浅,恐怕难以胜任此大任,唯恐给先王丢脸。”东伯侯姜文焕说:“大王不必再推辞了,元帅自有主张。”他转而对姜子牙说:“请元帅速速行事,不要拖延,以免人心涣散。”
姜子牙急忙传令下去:“立刻绘制图样建造高台,撰写祝文昭告天地社稷。待到有更贤能的人出现时,大王再让位也不迟。”众诸侯明白姜子牙的意思,纷纷附和答应。周公旦自告奋勇去负责建造高台。
后人有诗赞颂这一历史事件:朝歌城内筑禅台,万民欢呼声震天。邪恶之气已随纣王的余焰消散尽净,和煦的春风开始吹向太阳所在的方向。岐山之上凤凰鸣叫预示着吉祥如意,宫殿之中歌声阵阵进献寿酒。从此四海之内和谐安宁繁荣昌盛,周家的国运再次昌盛开启。
周公旦绘制了图样,在天地坛前建造了一座高台。这座台高三层,按照天、地、人的三才之象和八卦的形状来设计。正中设立“皇天后土之位”,旁边立有“山川社稷之神”。左右两侧分别有代表着十二地支的“十二元神”旗号,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们按照地支的顺序立在那里。前后还有代表着十天干的“十干”旗号,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各自立在本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