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确实属于他的知识盲区。
刘伯温淡淡道:
“士兵每天一升五合米,马匹每天吃三升精饲料,四斤干草料。
一万军队,光人就一天就要吃150石粮食。
徐右丞相这次出征北元,带有兵卒二十五万人,一天下来就是3750石粮食。
若是加马匹,则一共要吃大概一万石的粮草。”
“一个月下来,粮草就要吃三十万石。”
“寻常来说,一百里的路,牛车往返一趟要走七天,这七天又要吃不少。”
“这粮食从哪里出,一部分从军屯里出,剩下部分自然是从户部里出。”
“因此以应天为最要紧。”
“若是考虑到粮食补给,吴王觉得方才那四个地方,哪里最合适?”
经过刘伯温的推理。
朱橚一下子陷入沉思。
“如此看来,东南似乎才是优先要平定的了。
东南离得近,粮食补给不成问题,若是能打通海商路,还能多几项进款,钱袋子也能大一些。”
刘伯温满意地点了点头。
“吴王聪敏,在众皇子里只有太子和您能想到这一点。
所谓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若是一个只会打仗的悍将,则可以把粮草的事交给后方来做。
可如果想做一名优秀的统帅,第一件要考虑的事便是粮草!
这第一堂课,便是要教会用‘粮’。”
刘伯温开始给朱橚讲授粮草相关知识。
从粮草种类的选择、马吃草料的材料配比,到运粮所要考虑的天气、粮食的分配时间。
他事无巨细地教授给朱橚。
朱橚听得津津有味。
原来打仗根本就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简单,需要大量考虑在里面才能打赢胜仗。
十几年应试教育,培养出他记笔记的习惯,连忙让管家送来纸笔,生怕忘记了什么。
刘伯温见朱橚这般用功,心里更是喜悦,讲的兴致也高了许多。
三个时辰过去。
外头天色从当阳照到夕阳落。
已经六十多岁高龄的刘伯温,连续讲了六个小时,还是精力充沛。
他从春秋战国讲到至正年间,期间举了不下二十个关于用粮的例子。
看他这副热诚模样,恨不得把脑子挖出来给朱橚吃了。
朱橚也明白这位老师的良苦用心,将他每一句话都牢牢记在脑海中。
“至正十六年,某和开平王常遇春、陆仲亨一起去攻克集庆。
当时手里能用的粮所剩无几,后面也没有补给来送,唯有攻下集庆,吃集庆的粮才能活命。
某花费一晚时间来算粮,将士卒每天的饭粮精确定到一升三合半,最后打下集庆时,粮库只剩半缸粮米,常将军因此逢我便呼作‘吃饭神仙’。
世人都说我刘伯温能掐会算,这掐是唬人的,算在粮学里才最重要。”
当刘伯温讲完最后一个实战案例。
朱橚也第一次真正认识了刘伯温。
这是一个有真本事、真功夫的有趣小老头。
难怪老朱能赢。
这大明是能人辈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