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东南的口子千万不能收紧,更不能断绝东南商路!”
他的话中透露着对海禁政策的深深忧虑。
朱元璋微微一惊,这小子是怎么知道自己想法的。
“说说看,为什么。”
朱橚借着地图给朱元璋解释。
“父皇,从图可以看出来,大明再往东,只有东瀛这一个国家,其余便是茫茫大海。
而大明的南边,番邦国家以数十记,往西边的国家更是数不胜数。
若是运货贸易,当以海运最便捷、省钱,而我大明出海口主要就分布在东南边。
大明的丝绸,卖到东南各国,利润就是翻几番,父皇可以要求让他们用大明宝钞来结算,这样也能增加大明宝钞的公信力。
如果为了一个小小东瀛,从而放弃整个南边,实属舍本逐末。
这不光会使我大明丢失千万银子的进项,更会让其他小国认为大明国力衰退,从而产生不臣之心。
东瀛离我大明有千里海路,后续补给是大问题,他们只能隔一段时间来打秋风,做不到大规模登陆和交战。
父皇若是放任东南不管,甚至关闭港口,阻断商路,那东南对于大明来说永远就是一个烂疮,发烂流脓。
依儿臣看,东南形式应优于北元之,正好北元遭到徐达伯父的重创,此时对我大明只有惧怕,能腾出手来对付东南。”
朱橚分析的已经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的角度,非常到位了。
朱元璋听着朱橚的分析,心中不禁暗赞这小子的聪明才智。
他明白朱橚所说的都是实话,也知道海禁政策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然而朱元璋却摇头道:
“你说的这些父皇都懂,可北元不灭,父皇怎能心安。”
朱橚看出了朱元璋的犹豫,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父皇,这倭乱若是不去管,是要酿出大错来的!
北边攻守异形,守城要比攻城来得简单,先把兵力调到东南,内乱给收拾好了才能放心大胆去打北边。
现在东南都是方国珍、张士诚的旧部,时间久了,难保再出个李国珍,王士诚。
若是父皇信任儿臣,一万兵,一年,平定倭患!”
朱元璋脑子里反复思考朱橚的提议。
他确实动摇了。
尤其是刚才朱橚提到的大明宝钞。
朱元璋在大明建立后,发布官方纸币大明宝钞。
前元也有像交子一样的纸币,但前元宝钞是有金银在国库里镇着的,每次发行都会往里填金银。
大明不行。
因为北元败逃时,把国库地方财库里的金银铜全部卷走了!
整个大明现在都缺少金属货币。
矿山早就被采得面目全非,新的矿山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满足开采条件的。
大明还要打仗,到处都要用钱,所以只能出卖朝廷公信力,不断加印宝钞。
可是时间久了,市面不断出现新钞,自然而然会让宝钞贬值。
这个贬值不是朱元璋一句两句话能阻止的,毕竟朝廷无法完全控制市场。
大明唯一保证宝钞价值的方法,是严禁民间使用银两。
朱橚刚才说的开通国际贸易,强制要求周边国家用大明宝钞来买大明的货物,的的确确可以保证大明宝钞的价值不会波动太大。
只要大明国力足够强盛,那么大明宝钞再怎么多印,总是能稳稳被其他国家给吃下。
等同于让其他国家,来给大明百姓谋好处。
朱元璋眼睛一亮。
这小兔崽子倒是聪明啊。
(大明宝钞实际发行是在洪武八年。前元的宝钞制度有点像布林顿森林体系,用的银本位,所以元朝经济长期比较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