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3章 最美乡村(五)(2 / 2)根植黄土地首页

加林送走黄雅萍后顺便去西安把审订好的写给德顺爷爷的书稿和黄雅萍帮他出的散文《哦 黄土地》送给文友郭勤学。

汽车在通往西安的专用高速公路上飞驰着。

这时,巧珍便从随身带的提兜里拿出了黄雅萍送给的宝石盒子,四颗宝石个个晶莹绚丽、色彩斑斓,巧珍拿出一个对加林说道“加林,你快看一下,这标签上的字,我还认不全。”加林转头睄了一眼,标签是有行书写的,他顺口说道,“雨花玛瑙,它又被称为‘幸运石’,拥有雨花石的人,好运连连。”

加林知道这四颗雨花石的珍贵,便问道:“巧珍,你知道这一盒值多钱吗?”“不就是几块小石头吗?一百元撑死了。”加林摇了摇头,自语道:“那要是银元才行呢,至少是我两年的工资,不吃不喝。”巧珍听后,感到怀里好像抱了个金猪娃啊!

今天是巧珍第二次来西安。车外的景观使巧珍感到非常吃惊,她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窗外一个全新的世界,怎么到处都是高楼,西安的高楼竟比陕北的山还要多,还要高……

机场那边,半个小时后黄雅萍坐上了回宁的飞机。不多时,随着一阵轰鸣声,飞机飙升凌空向着东南方向穿云破雾……

黄雅萍这次的陕北之行,对她来说,感触还是很深的。三十年岁月对黄雅萍来说,是穿梭在家庭和广播电视台的三十年,也是家庭、事业,日出中天的三十年。而对高加林来说就大不相同了,这三十年是风风雨雨的三十年,是他人生脱胎换骨的三十年,也是铸造他完美人格的三十年。

黄雅萍透过舷窗俯看着锦绣的青山,弯曲的银河,她深有感触的诵道:

退耕还林几多秋,便让清溪绕山头。

隔断黄土三十年,白云翠微两悠悠。

这时,黄雅萍的心里仍依恋着陕北,依恋着延州,依恋着高家村。

黄雅萍长叹一声,我的心上人啊!我终于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你,默默地为你祝福!

黄雅萍离开了陕北,她把热泪流在了陕北,流在了延州,流在了高家沟。这泪水是痛苦的泪水,还是幸福的泪水,是心酸的泪水,还是激动的泪水,连黄雅萍她自己都说不清楚。

然而令她感到欣慰的是这三十多年,根植黄土地上的高加林终于又挺起了胸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着自己的人生……

动笔 二零一三年元月

预计 二零一八年国庆节完稿

实际 二零二二年三月八日完稿

定稿 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根植黄土地》 后记

八十年代初期,自从看了路遥的小说《人生》后,就有续写小说的想法,当时由于缺乏自信、生活经验及文学功底等诸多原因,不敢造次,才使这种想法一搁再搁,一下子搁了三十多年,在路遥逝世二十周年的时候,这种延续《人生》的欲望又萌生了出来,随之潜滋暗长,这种日益强烈地欲望,促使我走进高加林,走进路遥,接着我就反复地看《人生》小说和电影,看《平凡的世界》,把五本《路遥文集》不知翻了多少遍。广泛搜集陕北资料,翻阅延川、清涧县志及延安市志,深入研究小说中人物的性格,探讨其内心世界,以期再度重塑艺术形象。

令人遗憾的是今生没见过路遥本人,也没有去陕北的清涧、延川、延大、省作协等路遥足迹遍及的地方进行实际考察、采风,也只好穿越时空,通过研究报纸、杂志、图片、地图、书籍,苦思冥想,闭门造车,在地图上布点、画点,在图片上寻找信息,在信天游的歌声中捕捉灵感,不断地积累信息,输入愚脑,进行文字的再加工,以此来完成夙愿。经过十年的埋头文案,总算把高加林的人生延续了三十多年,从一九八二年前后直到二十一世纪的前十三年。让一个蓬头垢面的高加林重新融入了一个大变革的社会,依靠自己的努力打拼,终于为自己在社会上找到了立足的地方,并以自己的才华默默地奉献着家乡,这样的高加林不知道是否符合路遥同志的文思。

小说的初衷是写给自己看的,因为笔者的思想至今还停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社会的飞速发展变化使得我们这些五零后人的思想怎么也追赶不上时代的步伐,那么就只好随着小说中人物的社会节奏,骑着28车子往前走,一天天地向前过活。

不管怎么说,十些年过去了,小说也终于写完了,写完后又深感愧疚,这是因为自己所塑造的中壮年高加林是否就是路遥小说中的高加林人生的延伸,这还有待于读者的认可和扬弃。

在这里借此我要衷心地感谢兴平市民协的武汉生、刘定国、薛金凯、侯俊武同志及兴平市西吴初中部分关注小说的同志。感谢所有关注小说的人们,也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大力支持!

作者谨记

二零一七年十月一日第一部定稿

二零二一年九月十六日第二部定稿

二零二二年四月十九日第三部修订于

咸阳 乐兹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