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散使用关宁军,这帮人还能好好打仗,能干点苦活如果关宁军集中起来使用,那真的是友军有难不动如山!
有这样的友军,本身军力只有两万千的西路军,怎还敢跟着卢象升去打野战?
从宣大出兵入援京畿时,那个时候卢象升因为崇祯夺情,不准他回乡守孝已经当众诋毁崇祯,几乎已经存了死志。就算这一仗不死,战争结束后,以崇祯的性格,卢象升势必难逃一死。
你卢象升想死,可别拉上宣大晋军三军将士是无辜的,他们还不想死他们跟着你卢象升死了,我陈新甲岂不是离死也不远了?
反正你卢象升想死,那你死去吧。
于是,宣大总督陈新甲在拿走一半总督标营后,宣大方面报告敌情,说边塞有建奴接应兵马即将入寇。一个新的推断在宣大军情报告上形成,那就是旗军汇合后,要从倒马关杀入山西,或者从宣大出塞。
那么卢象升西路军所在的真定,重要性下降,应该拆分兵马去防守倒马关。
派谁去呢?
山西、大同两位巡抚各自带着标营各自有防守辖区,卢象升名下还能调动的军队就剩下半个标营四千人、大同总兵王朴千人,宣府总兵杨国栋七千人、山西总兵虎大威五千人。
陈新甲提议派大同总兵王朴前往倒马关驻防,脱离卢象升本部。
满朝臣子,就没几个能让崇祯信任的,反倒是杨嗣昌跟所有人关系都很差,勉强值得崇祯信任。
还有举人出身的陈新甲,在进士为主流的朝堂上是那么的鹤立鸡群受进士打压的举人陈新甲必然不合群,那肯定值得信任,在这个推论上,崇祯对陈新甲也算颇为信任,屡屡提拔任用。
至于卢象升,崇祯是很不喜欢的,非常的不喜欢。
因为卢象升是东林党的,还是目前东林党中最能打的将领。
现在这个时代的卢象升,就是妥妥的,朝野公认的东林党。
杨嗣昌因为守孝被夺情,黄道周站出来各种言论,认为这很不妥当卢象升被夺情任用,黄道周、倪文焕这帮人却仿佛没看见。
两相对比,一种情况两重标准,这让崇祯对卢象升非常的抵触、不满。
可现在各处能打仗的将军、大臣来来回回就这么几个,你不信任卢象升,难道还能信任杨嗣昌、陈新甲?
带兵的文官将领,普遍擅长战略布局只要寥寥无几擅长临阵之际的战术应对。
擅长战略,又有不俗临阵表现的,目前京畿范围内就卢象升一个人。
崇祯再不喜欢卢象升,也得重用卢象升,将准备回乡守孝的卢象升扣住,逼着他去打仗。
至于这场仗打完,或者孙传庭、洪承畴、傅宗龙这一批能接替卢象升的大臣返回京畿,如何处置卢象升就是另一回事了。
现在,崇祯握着陈新甲的奏疏副本有些为难,转而询问:“陛下,宣大之外可有贼虏?”
“自然是有的,可不成气候。入寇之建奴,为抄掠钱粮而来,若走山西,能抄掠多少钱粮,又能带回多少钱粮?”
吕维说着又接住一封公文,提笔签字后随手投出,享受着这种收发邮件的快乐。
崇祯恍然,一种明悟感产生,以他的性格,杀意浮于脸上。
陈新甲,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