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3章 武安君离世北地归附(2 / 2)奶爸劝学史首页

小姑娘道:“你刚刚说得很对,我们不能寄希望于皇帝贤明。始皇帝算是个明君了,晚年也难免行差踏错,造成生民涂炭,还有个草包儿子胡亥差点夺位成功,我们不能把天下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贤明身上,须得想办法限制皇权。可是老爹也说过,若不是始皇帝权力达到了极致,这华夏还不知道何时才能一统,思之再三,我实在没有可以一劳永逸的办法。”

巴奴想不到自己一句话居然对小姑娘有所启发,十分兴奋,不过小姑娘提的问题,她也完全没有办法,一时二人都沉默了。

二人走了一段驰道,又走了一段赵国故道,路上十分清净,一路走走停停不过一个月回到雁门关。

小姑娘只有两年多没有见过武安君,相见之时也是吃了一惊,昔日虎视天下的大将军脸颊深陷,骨瘦如柴,双眼毫无神采。其实司马青史有种种养生延寿之道,武安君一概不用,卧榻待死。

武安君见小姑娘到来,眼中终于现出一些光彩,招呼小姑娘坐在榻前。

小姑娘道:“君上何必如此自苦,徒令大家伤心。”

武安君笑道:“二十年前赵国灭亡之时我就该死了,为了这三郡之民又苟活了二十年。如今李牧的存在只会阻碍天下一统之大势,为了我一人之执念,令天下分裂,李牧之罪也。”

小姑娘道:“武安君言重了,始皇帝虽一统六国,近几年华夏之民生灵涂炭,十分可怜。武安君保得北地三郡之民安享太平,乃是大大的功绩。如今二世皇帝扶苏虽还不错,能不能扭转秦国数十世养成的好战之性亦未可知,天下永远需要一个战无不胜,爱民如子的武安君。”

武安君虽是心胸豁达之人,听了小姑娘赞扬,也是高兴,笑道:“李牧老矣,如今军中之事有李左车和荀国忠做主,郡县之事有张良做主,又有姑娘给他们谋划,司马先生也在北地,李牧心无挂碍,可以去了。自此之后再无武安君,将来或归秦,或自立,都由你们做主。”

当夜武安君卒于雁门关,终年七十岁。消息传出天下震动。在这乱世之中,天下生灵涂炭,只有武安君一人安定北地三郡,保得一方太平。北地之民感武安君之恩,闻武安君之死一个个呼天抢地如丧考妣,痛哭而死者数以百计。大秦之民闻武安君之死也是十分惋惜,始皇帝南征北越北却匈奴之后未再发兵远征,与武安君在北地牵制不无关系。二世皇帝扶苏领兵回咸阳平乱之时也全仗武安君戍守长城,使秦国之民免受匈奴之祸,助二世皇帝顺利继位,安定天下。

二世皇帝闻武安君身死,不顾群臣谏阻,着了素衣随李汩亲至北地吊丧,开皇帝吊祭封君之先河。

丧事已毕,李左车接受二世皇帝镇北侯的封号,永镇北疆,为中原屏障。二世皇帝也承诺北地三郡自治,朝廷不干预北地三郡军政事务,自此北地三郡名义上并入秦国,华夏正式一统。李左车与二世皇帝在北地相交数年,对扶苏十分信任,本想就此交出北地所有权力,被张良和小姑娘谏阻。

张良和小姑娘之意秦国征战百年,极为好战,举国已经成了一部战车。二世皇帝扶苏仁德不代表后继之君也是如此,若是扶苏一旦而崩,后继之君又欲征战四方,那时国中再无制衡之力,只怕天下百姓又要遭殃。此时先并入秦国,待秦国改了好战之性,再正式交付朝廷管辖也不迟。李左车一向尊重张良和小姑娘的意见,因此向扶苏提出自治,二世皇帝也知不可操之过急欣然接受。北地三郡连始皇帝也未曾收服,如今二世皇帝不费一兵一卒实现了名义上的收服,也是大功一件,足以大大加强扶苏的威信。

二世皇帝回咸阳之后想着草原有镇北候协防,王离长城二十万边军所费甚巨,因此下诏裁撤边军十万回归垅亩,只留十万边军驻守长城。边军主将王离父祖在秦国统一六国之时起于行伍,自小便思继父祖之志。可惜王离成年之时中原战事都已结束,好容易才获得跟随蒙恬驱逐匈奴之机会,不过数年匈奴又北遁,王离好不沮丧。二世皇帝继位之后蒙恬入朝,王离得以担任边军主将,领兵回归长城之后日夜练兵,只盼有朝一日深入草原剿灭匈奴。岂知不过两年二世皇帝便裁撤边军,十万人驻防长城尚有不足,再无进击匈奴之机,自此王离对二世皇帝心怀怨望。军中与王离有同等想法的将领不在少数,只是有蒙恬蒙毅兄弟震慑,加上二世皇帝自上位以来甚得人心,军中将领心中不服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