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互相毁灭为前提的和平。
1933年3月30日。
俄罗斯帝国政府首相伊万·布宁宣布赋予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阿塞拜疆等国独立主权国身份。
同时。
俄罗斯帝国军队也正式建立。
这支军队主要来源于俄罗斯全军联盟,是由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将军建立的一个白军组织,表面上是向移居俄罗斯境外的俄罗斯军人提供援助,实际上是一个军事组织,主要聚集在巴尔干,准确来说是在塞尔维亚境内。
这也是为什么塞尔维亚的亚历山大一世要跟阿纳斯塔西娅求婚的原因,得到阿纳斯塔西娅就得到整个俄罗斯的保皇党支持。
而现在。
每天俄罗斯帝国军队都在增加,现在已经达到五万人的规模,因为承认赋予乌克兰独立主权国的身份,大量乌克兰人开始加入帝国军队。
可以说现在的苏俄已经处在绝境边缘。
不仅仅是对外战争,还有境内的各种起义武装,以及苏俄高层内部的派系之争。
从1932年开始,苏俄境内就存在一个以托洛斯基-季诺维也夫为首组成的组织,其中包括大多数位高权重,比如轻工业委员会成员普雷奥布拉任斯基,重工业委员会乌菲姆采夫。当然还包括布哈林的支持者,比如杨·艾尔涅斯托维奇·斯藤。
以及最重要的。
苏俄西线总司令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
作为托洛茨基一手培养出来的将军,要说图哈切夫斯基和托派没有关系,别说别人不信,图哈切夫斯基自己都不信,如果说伏龙芝活着还好,可伏龙芝早已去世。
图哈切夫斯基的地位足以让任何人都心惊胆战。
当然。
也许图哈切夫斯基比所有人想的都单纯,他只是单纯地想要战争,特别是对波兰的战争,当年兵败华沙的耻辱还深深刻在图哈切夫斯基的灵魂上。
至于说作为唯物主义者不相信灵魂,那跟我图哈切夫斯基有什么关系?
现在几乎退出军事舞台的大元帅毕苏斯基更是说道。
对付图哈切夫斯基,不需要他出手。
图哈切夫斯基绝对无法容忍这件事。
他要让当年在华沙的耻辱,同样让波军在基辅感受一遍。
....
除了在空军方面联军的绝对压制力。
实际上在于陆军方面双方的都差别不大,英国和苏俄的机械作战理论都只是存在于理论阶段,坦克都是薄皮坦克,处于混合陆军进行作战,至于空地协同作战更是不存在的。
可以说现在依然处于一战时期的防守方大优势,只不过后勤问题将变得更加明显,苏俄想跟大英帝国比拼体量是绝对不可能的。
但尽可能地守住.....
这个观点被法国军事顾问,以及图哈切夫斯基的好友,戴高乐上校反对。
虽然图哈切夫斯基和戴高乐看起来像是两个完全八竿子打不着一起的人物。
但,两人的确是好友,还是那种共患难的好友。
两人的相识既不是在法国也不是俄国。
而是在德国,准确来说是在德国的战俘营,在一战时期因为被俘,戴高乐和图哈切夫斯基被关押在一起,两人一起谈论军事,谈论装甲,谈论步兵,在那段战俘的时间,这种友谊是难得可贵的。
不过这次戴高乐却和当时所谈及的作战理论不同。
他认可了他的老师,他的长官贝当元帅的理念,戴高乐告诉图哈切夫斯基,苏俄必须尽可能地保留力量,哪怕放弃基辅也是可以的,他们可以复刻世界大战时期,塞尔维亚军队主动放弃贝尔格莱德。
只有尽可能地保持力量守住,苏俄才有赢得这场战争的可能,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苏俄是不可能耗得过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国。
至少要守到今年年底。
等到那个时候,才会让世界各国对苏俄开始充满信心,大饥荒的事情才会被淡忘,英国国内也会爆发反战运动,法国和美国才会将援助送过来。
反之如果苏俄非要守基辅付出太多的代价,那么捷克斯洛伐克与罗马尼亚都会加入战场,来为这场战争分一杯羹。
这是那个女人教给戴高乐的。
也是最令戴高乐最为感到痛苦的。
因为他很清楚图哈切夫斯基不会听,一旦放弃基辅,他的位置也很有可能不保,对于图哈切夫斯基本人来说,他也无法接受这样的耻辱,这等于让他再一次回想起华沙的惨败。
正因如此。
才更令戴高乐感到痛苦,他很怀念当年与图哈切夫斯基作为战俘的时间。
那个时候他们都籍籍无名,言微人轻,现在图哈切夫斯基已经是西线总司令,戴高乐是贝当元帅的代理人,他们无法再像当初一样讨论他们热爱的军事理论,政治总是与战争裹挟在一起,特别还是政治总是占大头。
就像1940年的法国。
就算法军真的按照戴高乐说的那样改革了军事理论,那法国真的能够抵抗德国吗?所有人都清楚,1940年的法国无论如何都抵抗不了德国,哪怕德国不穿越阿登森林,那也不过是稍微延长了战争时间,将死亡人数扩大的更多。
法国依然没有赢下战争的可能性。
这就是戴高乐痛苦的根源。
现在。
图哈切夫斯基面对的敌人不是波兰元帅毕苏斯基了。
而是那个欧洲魔女。
......
...
如果希尔德知道戴高乐是这么想的,那希尔德一定会生气。
什么人都可以做我的敌人了是吧?
图哈切夫斯基的敌人确实不是希尔德,是英国远征军总参谋长蒙哥马利将军,他是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第四集团军的总参谋长,参与了索姆河战役,现在的帝国总参谋长。
只能感叹欧洲真的奇怪。
在世界大战时期蒙哥马利将军与希尔德分处两个阵营,现在希尔德居然成了蒙哥马利的上司,哪怕只是名义上的上司。
具体的作战计划都是由蒙哥马利将军定下,只需要让希尔德点头签字就行了。
对于希尔德来说。
战争的事情根本不是重点。
现在的主要目标已经放在了战后对俄罗斯的处理问题上了。
1933年4月1日。
但泽。
俄罗斯帝国临时政府。
包括希尔德在内,还有一系列高官都在这里。
比如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
波兰外交大臣扎莱斯基。
俄罗斯帝国首相伊万·布宁。
俄罗斯帝国外交大臣伊林,俄罗斯战争大臣米勒中将,俄罗斯摄政委员会成员曼纳海姆中将。
以及俄罗斯帝国阿纳斯塔西娅公主殿下。
在众人的面前摆放着一张地图。
地图上面是整个东欧的地图,上面是被拆解的支离破碎的俄罗斯帝国。
曼纳海姆将军在战前已经预料到了俄罗斯帝国将会被拆解。
但没想到希尔德居然会做的这么过分。
曼纳海姆将军双手按在桌上。
他向着希尔德咆哮道。
“我是绝对不会同意这份条约的,我们干脆不要作为俄罗斯帝国,回到莫斯科公国吧,作为您的附庸存在,希尔德加德公主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