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里沸腾起来,很多人都想从棚里钻出来。王成效知道可能会出事,赶紧安排战士们分头去喊话让大家回棚子里去,不要出来,不过出于恐惧或是看热闹的心里,很多棚里还是会让男人出来看一下,一时间场面陷入混乱。
王成效赶到河边一看,那条所谓的长龙其实是一个车队,看到岸边王成效他们点着火把,正慢慢的降速,显然应该是沈玉飞派来的。
王成效拿过火把晃动起来,左三下、右三下,这是华夏军特别的接头暗语,意思是华夏军人员在此。果然对方也是晃动起火把,却是画了三个圆圈,意思是自己人。
王成效放下心来,看样子确实是沈玉飞的人来了,看来沈玉飞应该是改造了马车,让马车可以在冰面上行驶。
这时陈博和张宝儿也走了过来,只见冰面上的马车缓缓的减速,慢慢停在了河边。第一辆车内下来了两个人,远远看着下车后站在车边理了理衣服,然后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了过来。
两人来到王成效面前,大声说道:“师长同志,华夏军延绥巡抚标营营长李永春(巡抚秘书吕忠习)奉命前来报道,请指示!”王成效回了一个军礼后,上去握了握两人的手。
“不错,成长了,现在都当营长了!”见过礼后,王成效拍了拍李永春的肩膀笑呵呵地说道,对于李永春他还是很欣赏的,很早就当作主力参谋使用,现在虽说是一个营长,但那标营可实实在在是一个团的人数,而且是华夏军中唯一的骑兵部队,也算是华夏军中一个高级将领了。
那边陈博则跟吕忠习一起寒暄着,虽然两人并不熟悉,只在杭州时见过几面,不过吕忠习是沈玉飞的秘书,平时待人接物多了,总是让人如沐春风,与陈博和张宝儿都能搭上几句。
客气之后,询问了互相的计划和准备情况。原来沈玉飞知道有这么个机会从河南大量招人后,很是高兴,由于年后将实行复套计划,占领的地盘肯定需要人员去填满、去开发,否则毫无意义。
虽说由于去年延绥镇农业丰收,吸引了一些陕西灾民过来,但这种不零零散散的人员让民政部门工作时断时续,很不系统。陕西灾民其实也不少,但一是乡下人并不知道还有个地方在找人并会提供食物,另一方面即使知道一般没有组织的农民在天寒地冻时走个几百里地,没有组织的流民基本上死亡率会非常高。
但延绥镇又不能去别的地方去明目张胆的建立补给基地,那样的话地方官会制造很多障碍,目前虽然沈玉飞要求在与各府卫交界处建了很多收容站,但西安府那边基本没什么人过来,宁夏中卫本来人口不多,只有庆阳府来了几百个人。人少就意味着需要现有的人手去填充河套,但本来延绥人就少,现在开了这么多工厂后连很多农业人口都不足了。
如果能从河南招到万把人甚至几万人,那至少解决了开套初期的人力不足问题,如此机会沈玉飞怎么会错过呢,他马上把现在所有的闲置力量都动员起来,特别是刚刚从海州运补给过来的车队给截了下来,加上延绥原有的车队,这次足足组织了七百辆制式马车。
大伙原本的想法是沿官道接人,不过沈玉飞一开始就把这个方案否了,陆上要经过潼关,这个地方没有相关的文件是不可能,而为了这事去闹得整个陕西河南满城风雨其实也没必要,这样很容易被同僚所厌恶,所以沈玉飞还是想着趁着黄河解冻前利用河道运输。
大伙根本就没想到过在冰面上其实也可以行马车,但是在沈玉飞说了相应原理后他们也懂了,最后经过一晚上的讨论终于制定了一个相对完善的计划。
很快整个延绥的民政系统就行动起来,改造马车、准备物资,忙乱而又有序。最终在第四天第一批马车出发探路,同时携带有足够的马匹,每隔一百里搭建一个补给点。
同批出发进行此次行动的还有标营,除了做好护卫工作外,还要兼职副马夫,主要还是马夫人手不足。
由于一路上车队需要停留补给,并给马匹休息时间,整个速度不是很快,好在一切尚算顺利,终于在今天抵达。
本次车队一共五十辆车,理论上每辆车能坐十人,一次能运走五百人,十四天差不多可以一个来回,也就是说十四天时间可以运走七千人,一个月理论上能运走一万三四千人,现在聚集的差不多有五万人,差不多一半人会同意到延绥去,那么运力应该足够在二月底前把人都运走。
不过有时候真是计划不如变化快,次日这些灾民看到这么多马车从冰面上来,很是有一些灾民觉得这个什么边地实力不错,对百姓也不错,去试试也是不错的,报名的人也多了不少,达到了两万余人。
这样一来富余系数不高了,可能还得增加运力,这些灾民随时可能改变主意,如果运力不够,那就可能运不走了。
陈博让吕忠习好好算一下,如果按最极端情况把这里四万多人全运走,需要多少马车才能在解冻前运完,一般来说黄河解冻是在三月中旬,但这里出发肯定得在三月初,如果运力不增加的话也就能多运个七八千人,显然是不够的,而且还有一定危险,因为过程中肯定会有意外,譬如马匹、车子经过长时间运行后还得维修保养。
不过陈博在这里,既然有了马车改造的灵感,那做出一些临时性的雪橇还是没问题的。只要找几个木匠,做出车架或者说买一些车架,加装上几块木板。再在车架上固定好杆子,用芦苇席把车子围起来,一架简易的马拉雪橇车就成了,在车上铺上棉被保暖,再加装一道帘子放一个简易的马桶,这辆车就可以上路了。
当然在这之前还得张宝儿利用她的关系去大量采购马匹,雇佣一些马车夫,还要临时培训一番。洛阳这边虽然张宝儿带来了大量的银钱,甚至挪用了荆州银行的一部分资金,但灾民人数太多,现在已经耗掉了三分之一。从成本角度来说,尽快把人都送走,把资金压力转移给延绥那边才是正确的做法,毕竟到了那边养活这些灾民并需要银钱。
腊月二十五,王成效和陈博准备出发带着第一批灾民前往延绥,本次车队除了延绥来的五十辆车,还有在洛阳新赶制的十辆,总共六十辆车,一次运送六百人。
大概河南府和洛阳县都知道今天要首运灾民,官员不方便露面,但两位师爷却没必要避讳,早早来到基地。张春芳看见两位师爷,赶忙上去招呼,三个人嘀咕了一阵后一起来到王成效面前。
互相行礼过后,那两师爷对望了一眼,最终还是张知县的师爷张继祖开口:“听说这些刁民有很多不愿走,是否需要官府前往劝说?”
明朝官员考核制虽然也有户口的考核,但这种考核其实没有意义,考核的官员不可能去清点,所以只能是地方官员的数字游戏。虽然这些自耕农的减少可能会影响钱粮的收取,因为钱粮才是地方官最终的考核标准,但明初实行的是粮长制度,也就是粮长负责催收压解,当然张居正一条鞭法后,这些粮长一般由里长来担任了,但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地方官府地理论上只要跟里长打交道即可,而里长一般又是由村里的大户人家担任,所以说理论上人口的流失对地方官税收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里长在其中也没什么损失,明朝建国两百多年后,人口早就饱和,也就是说现有的耕地早就超过了能承载的人口,一个村同样的产出吃的人还少了,即使挤出税收,总体上大户人家的收入还是多了,况且那些无主土地会通过大户和官府的操作变成大户的合法土地,这可是农村地区最值得投资的大宗资产,一般的大户人家辛辛苦苦还不就是为了给子孙多留点田地吗?
对于华夏公司来说自然也求之不得,官府出面自然是以威逼为主,不需要工作人员耗费更多精力,另一个这些灾民失去了土地后,最终只能认命的在塞外安家,因为这已经是唯一的选择。
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王成效甚至承诺每说服一户人家,以人口计每人给二十文钱的费用给官府,甚至后续还会长期在这里招人,每招到一人给官府一百文中介费,当然名义上是给官府,但实际上钱上肯定是经过两个师爷转交,至于这笔钱怎么分配,那就不是王成效所关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