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六(1 / 1)拾棱柱首页

总体感觉十个段落都可以分别写成一个中短篇,而这篇文章更像是作者夜泊就一个长篇写的提纲,每个段落是一章。每章的内容相互独立,但前后联系,每章的人物不多,却在前后章节里交替出场。仿佛十块平铺的地砖,每块的花纹都可以被单独阅读,不过第三段的故事结果是后面内容的起因,是后来各个事件的矛盾起始,也就是开裂于第三块的裂纹蔓延到了每块地砖的花纹里。大将是一个设计师也是一个工匠,居然能造天宫,似鲁班一样的人物。大将从小阅读各种经典,我知道的一部宋代的《营造法式》他应该读到,年代也对,文章里的年代背景虽不明确,但已经出现明代的房子,至少在明以后了。《鲁班书》我认为也读过,他给天梯施了咒语,不料却遭到咒语的反噬,其实说反噬不正确,他自己修的天宫,自己给它下了咒,他想通过咒语验证他们是否相爱,但登上天宫不久,云守结束了刚开始的梦,于是这个咒语顺理成章地启动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不需太琢磨,在第四段最后一句,作者已然告知,那就是云守在天宫上看到了什么,也是第三块砖中心的裂源,然而我读了几遍都没有找到。云守可以化成雾,云,甚至是乌云,从这段第二句来看还可以帮助别人隐身。虽然目前我还是没太明白作者的意图,但有几点是明确的,一是以第三人称来进行叙事,作者因此处在全知的立场可以对所有的内容素材随意布局;二是叙事方式看起来杂乱,但一定有线索藏在其中。

我之前在船上体会出文章的结构是无所限制的,正因为夜泊用了全知视角,独特的叙事方式更容易设计,不过再奇怪的结构也必然符合一个说法或者逻辑;三是全篇的内容想象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作者仿佛在画《西游记》的各个神仙,也把类似《水浒传》里的人物依次展现。语言上面总体还好,除了第三段大将和云守在天宫看着白鸪城时对它的描述——从“巍峨沉静……到难以捉摸的神秘”这几句话。它们读起来很优美,修辞也运用得当,句子虽长但主谓宾清晰易辨,然而这几句话与通篇比较,明显有突兀和不太融洽之感。主要原因是这几句读起来着实感到空洞和腻,像吃了“五斤白糖和七斤猪油”。很难想象这是同一个人写的,且把它插在文中。他想表达古城的优雅和历史悠久,但是过分注重在遣词造句上。我曾经也犯过这类错误:以为是凸显文学能力的方式,也是初涉写作极大要犯的通病。这类错误就仿佛是盖一所房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再里里外外装修奢华,然而最后这房子别说进去了,就连门都不开一下,只是路过时瞄上那么一眼。本来是要表现古城的巍峨沉静,经过许多辞藻的堆积后,白鸪城成为浮华和喧闹之地。这里我想多提两句:句子的言简意赅在作文时终不会错,有个条件,就是句子与句子以及句子里的词汇与词汇之间的联系至少要建立一定意义的严肃性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