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耕读持家(1 / 2)饮与啄首页

就在阚家人集体搬迁的过程中,有一家人却无动于衷。七八年后,他们家才搬迁。

那就是庆杰家。庆杰是一名乡村医生,当时叫赤脚医生。他的父亲百友先生是位读书人,读了很多老书,提诗作对也是一流的。

那个老屋,曾经是个热闹所在。前来寻医问药的人络绎不绝。另外,他家还有好多老书。《四书五经》《四大名著》《三百千》《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都是他家的藏书。

白天,庆杰家是个医馆。晚上,庆杰家成了学馆。

劳动了一天后,大多数人都精疲力尽,吃完洗漱完就睡了。庆杰家堂屋的油灯却还亮着。原来是有客人要来。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己知彼,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庆杰在有板有眼地念着,他的儿女们也在认真地听着念着,庆礼的两个儿子也在跟着一起念着。那场合,文化氛围还真浓厚。不久,庆杰的三儿子升慈的一泼玩伴都到齐了,一起跟着学贤文。但学得最认真的还是庆礼家的两个儿子,大炉和细炉。

庆杰念完一段,并认真地解析一番。庆礼再念一段,也认真解析了一番。孩子两个星期后,整部贤文被讲解完了。而记得最牢的,还属于细炉。

百友老先生往往在最后总结发言,他会讲一些小孩子一定要努力学习的道理。“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些都是百友先生常说的话。

百友先生很会观颜察色,他扫视了一下四周。对庆礼说:“腊子,你这个小儿子读书会有出路。你看他态度多认真,记性又好。”

庆礼也感觉到这一点,但他不表露出来,一是怕大儿子听了不高兴,又怕他人心生嫉妒。他只敷衍地说了句:“托您的福!但愿百友叔叔的话能实现。”

为了营造书香氛围,庆礼费尽了心思。

收割完油菜籽,庆礼夫妻去了一趟南义,卖了两担菜籽。买了新衣服,新凉鞋,几把莆葵扇,两把折扇,还有几本书。都是给孩子们的。他们自己依然是穿旧衣服。

农闲时日,庆礼每天坚持看书,《四大名著》《三言二拍》《今古传奇》,他看得多,记得牢,讲得生动。孩子们都爱听。

有一次,大炉翻开《千家诗》,读到了朱熹的《春日》,借助注解,他基本能读懂。庆礼就问大炉:“你能把每一句翻译给我听吗?”

大炉试着翻译了一遍,庆礼不由得感叹,我们这个家族,文科都很强。

他又向两个儿子讲述了他小时候的读书经历。他小时候读的诗是完全没有注解的,老师只强调会读会记,至于如何解析,老师不会仔细去讲解。碰到好问的学生,他们只能勉强作答,支支吾吾。

有一次,庆礼读了朱熹的《春日》这首诗,突发疑问,就向当时有名的楚里福先生请教:“楚福先生,请问泗水在哪里?”

楚里福说:“这个嘛,我的老师只告诉这是一条河的名字,至于在哪里,他也没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