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高考不得不选之志愿(1)(2 / 2)重生之不白来一回首页

比如有些人高考发挥超常,高考分数考的老高,但志愿报低了,后悔不?

又比如发挥失常的,志愿填报选的都是好学校,好专业,可分数却不够,取不上所报志愿,然后无奈落榜,后悔吧?

特别是一些过了本科线而志愿报太高的同学,眼睁睁看着从本科落榜,掉进专科层次,心里什么滋味呀?反正年年都有这样的倒霉蛋。而他们也往往选择了再复读一年。不然呢?拿着本科的分数去读专科,憋屈死了。

报志愿就如同开盲盒,老刺激了。许多普通同学,高考面前,一力求稳,志愿根本不敢往高里报。也往往导致一些普通的大学普通的专业,常常会出现分数特别高的学生。这也算是时代的特色了。

为什么高三的三轮模拟考试,第一次和第二次最为重要?原因就是学生要根据模拟成绩来决定自己自己大学志愿的选择。一轮模拟在第一遍复习完后进行,是检验。二轮模拟是二次复习完后进行,是提高。三轮模拟,查漏补缺属于练兵性质,考试成绩仅供参考。而且为了给马上就要高考的学生以必要的信心,第三轮模拟考试的难度,呵呵,大伙儿都懂得。

1991年的高考当然还是大文科大理科的模式。当时流行的说法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工科向来是选择的热点。当然再过几年,实行会考后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们,就将迎来第一次较大的变革。普理和普文之外,又多了师农理和师农文。何也?

大学并轨的缘故。

会考是高中的教育改革,其实相应的大学的办学也有了极大的改变。那就是国家不再全额拨款了,有个说法叫并轨。

什么意思呢?对于大学生来说,选择了并轨的学校和专业,最大的变化就是学费高了。高多少?基本上在一年四千块钱左右。并轨之前学费多少呢?象征性交一点学费不说,国家还拨款,给大学生们生活补贴。所以会考实行后不只是高考有变化,变成考五门课每门课一百五十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生活变化也非常大。

可九十年代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钱,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学生,并轨后高额的学费那简直就是天大的锅盖压在身上,这时候可以让西方的亚历山大出场了,确实压力山大。

而且有些学校,有些专业,也不适合并轨。打个比方,你学税务专业,毕业后要进税务机关,工作号,妥妥的热门专业呀。好,并轨。学生们一看这专业好呀,去学。至于学费,咬咬牙解决之。实在不能解决,不是还可以助学贷款吗?但你要说一个农业方面的专业或者师范方面的专业,学费那么高,很多人就打退堂鼓了。反正学费高以后的就业也不是那么好,要不咱改,不学这个专业了?

所以呀,这就是师农理和师农文志愿出现的原因。这些学校和专业并没有并轨,学费虽然比之以前要涨了,但只涨了少少一部分。也就相当于并轨专业的四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吧。不只是学费低,而且生活补贴也比并轨的要高。就同一个学校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学生生活补贴来比较的话,基本上非师范专业要比师范专业少一半。

师农类的专业,当然分文理,但前面要加上一个定语,是师农理和师农文。其实就是国家给予的特殊照顾。这类专业学费低,补贴高。以后就业呢,当然也要和并轨的专业有区别。什么区别呢?打个比方你学了师范专业,但是大学毕业后你不想服从分配从教,你要去南方自谋职业挣大钱。可以,五千块钱的培养费交上来,你就可以走了。

当然,话题扯远了。毕竟现在这样的改革还没有发生,那得三年后第一年开始会考的高中党才能享受的待遇。现在么,还没进行教育改革。大文和大理的专业,随你怎么选。学费虽然交但不多,国家对学生的生活补贴也一直有,还可以拿奖学金。总之一句话,不论你家境有多穷,只要你能考上大学,你就能上得起大学。而且,还不需要贷款。

幸福的九零初时代,萧敬山也正巧赶上了。当然,现在他对大学志愿的选择,肯定不会和前世一样了。无他,心气高了,胆子大了,对未来的憧憬,更鲜明了。

一句话,他知道自己未来想要干啥了。不至于和广大普通人群一样,要未来还不敢有太大的梦,信息又特别闭塞。出去学校就两眼一抹黑,又怎么能设想大学里的种种呢?当然是老师说什么那就听什么,当做金科玉律一般去奉行。

学校发下来志愿填报书的时候,正是萧敬山已经熟悉了高三学习生活环境,心态也比较放松的时候。刚刚穿越回来的茫然,遭遇野狼的袭击,让他更加认清楚了自己。偶然发现泉子崖下的清泉具有神奇功效,但功效时有时无,其实并没有对他造成多大的影响。虽然偶尔也想起来,但往往是一念而过。

装回来的那壶泉水都喝下去了自己的身体也没有什么异变,除了自己更加耳聪目明以外,就是脑瓜特别的清醒。无论投入多少精力进入繁重的复习和做题中,只需稍稍一放空,就能消除疲惫。但这种变化可不能说就是因为泉水带来的后果。泉水当时快速治愈弥合了他身体的创伤那是亲眼目睹。但说泉水也能对他的精神甚至智慧也有作用,却证据不足。至少那一壶泉水喝完之后,过了好久,他的精力以及恢复状况只会越来越好,并没有蜕化。

也许是穿越后两个灵魂的融合造成的。但他不是医生,就是医生也没有可能对人的灵魂展开物化研究。所以也只是一个猜想罢了。

但不管怎么样,在人生大事高考面前,都得统统让路。既然老天给了再来一次的机会,那就肯定要潇洒走一回,好不枉这一番天地厚爱。只是集中精力于学习而已,毛毛雨,小意思啦。

高考志愿填报书发到手上后,没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甚至家长,那都必须要仔细翻阅,认真选择,再三研究的。这可是唯一的权威资料。

萧敬山的心态比较放松,研究志愿书的时候脑部活动也比较活跃。不像前段时间一头埋进书山题海,不问窗外事,不想槛外人。对大学志愿选择,因为心中已有底气的缘故,自然没什么选择困难症。很快,他就决定了怎么去报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