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9章 自有可取之处(2 / 2)金末:从小兵开始崛起首页

苏椿问过李天秀意见,李天秀建议:可全部收编,自身优秀者先编入战兵序列,家产丰厚的士兵则暂时编入辅兵序列,但是加强训练,作为后备力量。

总之就是两者都不放过,至于如何安抚那部分辅兵,他入京以来两次营务工作都对各级主官耳提面命,自己更是亲自接见过这类人,作出示范。

在李天秀满嘴跑火车的功夫之下,没见过世面的古代底层哪能经得住诱惑,他们都愿意去相信李天秀所说的各种美好前景。

这部分人也是逐渐心安,在被接见的过程中往往都是受宠若惊。

加上又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所说的话,没有人去担心他以后不兑现承诺。

李天秀外貌条件较好,最近补充营养,加强锻炼,身高貌似也长高了一点,达到了一米七七,离一米八(八尺)的高度越来越近。

他那清秀的五官,俊逸出尘的气质,加上这段时间在幕后做大事形成的稳重气度,轻易便能折服这些底层士卒。

这些底层新兵见过李天秀后,无一不惊为天人。

李天秀从上一次入营开始,还刻意吩咐军中将官,把苏椿,宋九嘉,还有自己的身份透露出去,扩散到底层。

加上之前在营中多次露脸的苏椿也极具统帅气质,全军上下一致认为,自己的几位主帅不仅身份高贵,还具备眼光能力、凝聚力。

他们也愿意选择相信,跟着三人有肉吃。

当然,这些都只是让人初步归心的方法。

要进一步积累人气和威望,就需要在以后领军的过程中,不断打胜仗,这就涉及到军事谋略水平。

苏椿在这方面比李天秀强太多,他是起义军头领出身,多年的军旅生涯,积累了丰富的领兵经验和作战经验。

苏椿在许州昌武军当统帅期间的履历看似不起眼,没有什么大成就,那是因为所处的位置是后方。

想想也不可能简单,能够在许州副元帅的位置上坐稳五年,哪怕是一事无成,也至少不是庸才。

许州虽无大的战事,但总有些领军,行军,剿匪,换防等任务,苏椿在这其中积累的做事经验,是李天秀所欠缺的。

只有理论基础的人,赶多年实践之人,差距是很大的,这些经验是花钱都不一定能买到的。

李天秀若想在军事谋略方面精进,就必须让苏椿欣赏自己,才会得到对方倾囊相授。

虽然苏椿在许州承诺过,以后到了海州,会将军权完全交给自己,让自己从实质上和名义上都是全军主帅,最终定夺者。

但李天秀认为,要保持住与苏椿的良好的关系,不是件简单的事。

对方虽然向自己作出承诺,但自己若是烂泥扶不上墙,出山第一战就损兵折将,完不成既定战略,那苏椿怎么看待自己?全军上下怎么看待自己?

第一战失利可以归结于经验不足,但若是自己亲自实施的第二,第三次翻身之战还是没打好,那自己就会彻底成为属下眼中不知兵事,夸夸其谈的人。

谁还愿意相信这样的主帅?

在东进到达海州前,任何可能导致自己与苏椿之间生出间隙的事情,都要谨慎考虑对待,做到不犯错误,确保苏椿始终全力支持自己的事业。

这段时间也要多请教苏椿,或者其他有带兵经验的将领,打好基础,确保泗州第一战赢得漂亮。

不然,若是苏椿对自己水平不满意,来个出工不出力,自己以后不说飞速成长,恐怕设计个城防或门禁制度都心里没有底,连守兵轮换制度都要让自己头疼。

李天秀今天来到军营,从大国战略,用人制度,到军事谋略学习等方面都作了一些设想,算是为以后建章立制作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战前不作准备,等到了战时缺乏谋略,可能连东进途中的战略目标都完不成。

就算勉强完成,最后到了海州根据地后,要建立军政制度,人事制度,同样会是两眼一抹黑。

所以李天秀会根据自己在当下做事情用到的手段,学到的经验,去结合前世通过各方面学习接触到的各种理论。

让那些空中楼阁一样的理论贴近实际,指导实务。

当然,有些自己不太懂的方面,则是去研究现下的制度,所以他有机会也会去问苏椿和宋九嘉,关于政务方面的知识。

一方面先用好现成的核心制度,比如两宋与金国的官制,树上开的花结的果就不要全盘套用,太复杂不一定合适。

只选取主干和根基,比如九品十八级,三省六部制等核心保留,其他的粗枝末节,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去增加。

另一方面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了解和研究,把底层逻辑搞透彻以后再慢慢想办法改进。

李天秀对于后世的官制其实是门外汉,根本没条件拿到这个时代套用,而且就算是很懂,也不敢这样用,担心水土不服。

他想这些问题的时间并不长,等到杨墨前来禀报全军集结完毕。

李天秀便开始转场,从办公区前往校场,准备进行临时骑兵营的人员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