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厂主楼前方竖立着一面十几米高的红旗,方兆中在王好为的带领下优先参观了北影厂的文学部,也就是老北影人口中的编剧部。
然后是导演部、统筹部、北影剧团……东楼和西楼看过一回,最后领他往主楼的厂长办公室去。
王好为敲了敲门,听到一声“请进”后放轻了手脚,推门而入。
“厂长,方兆中同志到了。”
汪洋年轻时很有书卷气,又是浙江人,青年时期长得白白嫩嫩的,在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做助理时曾经被经理看中,要他上台试着参演话剧。
后来38年进入延安,加入了陕甘宁边区的的文艺协会,彼时条件艰苦,汪洋身上那股书卷气便多了几分艰苦奋斗的意味。
而今的汪厂长虽然年过花甲,身上气质却不改。
见方兆中到了,他站起身来,方兆中则加快了几步上前握手,以表对老前辈的尊重。
“兆中同志,久闻大名,今天终于见面了!”
“哪有大名,我是刚刚进入写作行业的晚辈,您的大名我才是如雷贯耳!汪厂长导过的话剧,如《雷雨》《日出》《前线》,那可是经过时代检验的精品之作。
46年的时候,您在‘一辆大车上建设电影制片厂’的事迹,我们小时候就听过!”
两人见面寒暄过后,便在办公桌一前一后坐下,王好为很有眼色地走了出去,并贴心地关了门。
“你的情况,王好为导演都和我说过了。”
方兆中有点惊讶:“那是……王好为导演?”
汪洋也笑:“你不知道?”
“好为导演跟我说,她是北影厂的工作人员,没和我说这茬!”
汪洋顿时大笑起来:“她恐怕是怕表露了身份,你们沟通起来便会拘谨,做思想工作就不好开展了。
前几天她跟我说了你的情况,说你要考虑考虑,现在考虑的怎么样?”
方兆中答道:“我深思熟虑过了,认为这是一个能够锻炼自己的机会,时间上的问题,我尽量克服克服,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就有了。但历练自我的机会可不能丢。”
汪洋很是欣慰地点了点头,但关于方兆中要高考的那茬,他没多问,王好为也没放在心上。
这年头高考的人员多了去了,待业的,不待业的都在高考,尤其是搞文艺的同志,十个有八个都在高考,但十个有九个都会落榜。
北影厂的同志们不像徐编辑那样很清楚方兆中的预考分数,自然也就不把口头说的高考当一回事。
“剧本方面,我的意见是先改《好事多磨》,《风声》先放一放……”
方兆中一下坐直了,打断了汪洋厂长的话:“还要改《风声》?好为导演没通知我啊!”
汪洋也顿了一下,哈哈大笑起来:“是我没和她表态清楚。《好事多磨》和《风声》,我们想一起拍。”
一起拍,那改稿的强度可就大了。
汪洋看出了方兆中的犹豫,安慰般续说道:“咱们先把《风声》放一放,一来是人文社那边要你改长篇,这肯定是优先的,你先把长篇改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