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3章 种质信息管理(2 / 2)别跑,我看上你了首页

5、核心种质构建的现状:

目前全球已对50多种作物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野生大豆、花生、苜蓿等30多种植物已经或正在建立核心种质 。我国对大豆、栽培稻立项

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的原则

1、取样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取样是指从每一实验小区抽取若干植株或器官组成一个样本,样本的观察值作为整个小区的估计值。

A 顺序取样法、B 简单随机取样法、C 典型取样法、D 分层取样法、E 带状取样法

2、尽量减少环境误差

3、要有几年的持续试验

4、正确分析性状间的关系

5、先进技术和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第一节 生物学鉴定

一、植物形态特征鉴定

在植物种质的各生育阶段,对植株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的基本形态进行观察和描述,并参照植物学形态描述的标准和术语进行记载。包括外观的形状、大小、颜色、色泽以及必要的度量记载。

不同的植物,其形态特征鉴定中描述记载的项目有差异。

包括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

1、质量性状的描述

(1)二型编码法:用于主基因控制,且只有两种表型的质量性状,以“-”和“+”分别表示隐性和显性类型,如豌豆的花色(红花和白花),小麦的红粒和白粒,水稻的粳型和糯型,油菜的黄花和白花。

(2)三型编码法:用于不完全显性或存在显隐中间类型的质量性状,以“-”、“M”和“+”分别表示隐性、中间和显性类型。如紫茉莉的花色,红色、粉红色和白色,株高常常是不完全显性性状,桃、杏等核果的离核、半粘核和黏核。

(3)级次编码法:用于极端类型之间有若干质态的质量性状。如黄瓜的性别分强雌株、雌株、雌全株、雌雄全株、雌雄株、完全株、雄全株、纯雄株等。

2、数量性状的描述

(1)级差归类法:用于容易计数和测量的性状和比值性状。如株高、果重、果径、叶长、裂叶数、果形指数、叶形指数、根冠比、结角指数等。

(2)图示分级法:有些连续变化的性状,可用示意图归类,并常用典型品种做参照。如株型,白菜生长状态分1直立,2开张,3半塌地,4塌地等类型。

(3)选择归类法:有些复杂性状难以根据单一因素排列成有序级次,可按表型分成若干类型。如油菜的种皮色,可分成黑、黑褐、褐、褐红、褐黄、黄、浅黄等。

(4)模糊归类法:有些性状只能根据表现的状态进行模糊归类。如大白菜结球紧实度可分为1特松、2松、3中等、4紧、5特紧等类型。植物叶表面的茸毛分1疏、2中、3密。

二、生物学特性鉴定

生物学特性:植物种质对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长期适应而形成的各自的生态特点。即种质材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日照长短、光照强度、水分、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组成等环境因素要求,以及对这些因素变化的忍耐程度。

生物学特性鉴定的记载内容

(1)环境因素

(2)物候期

(3)植物体生长发育状况

重点在于种质材料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育情况。

生物学特性的鉴定方法主要分两种

1、自然环境鉴定

二、生物学特性鉴定

1、自然环境鉴定

(1)区域鉴定 :利用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土壤条件以及温度、光照、雨量等气候因素的差异,栽培植物种质材料,观察其生育状况,以鉴别种质材料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以及不同品种、变种和种间生物学特性的差别。

(2)季节鉴定:鉴定种质材料对季节的适应性。如分春秋两季栽培,鉴定种质对不同季节的适应性。

同一种作物,有的品种适宜春季栽培,有的适宜秋季栽培。

鉴别种质材料的季节适应性,才能进行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

2、人工控制环境下的鉴定

在大棚、温室、人工气候室或人工气候箱中,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即人工促成类似季节变化的小气候变化,栽培植物种质材料,鉴别种质材料对单个因子或复合环境因子的最适范围,以及所能忍耐的极限。

人工控制环境的鉴定优点:

人工控制环境条件,各环境因子完全在人工控制下发生,可以比较准确的鉴定植物不同种、类型及品种间对春化温度的感应和所需时间的差异,对光强和光周期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