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浩在乡农中初中毕业了。不再读书。已经从一个穿得破烂,不爱干净的脓包。长大成一个大人了。。但穿着还是跟以前一样,不怎么爱收拾。
现在他不能出去打工,进厂要年满十八周岁。这一年的时间,他只能在家里,干农活,种菜卖菜。其余的时间就去跟同学玩。
在之前天回镇只有一个镇中学。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读初中高中的人不多,大多数小学没有毕业就直接进入了社会。农村的回农村干活,父母在工厂里的就等待去接班。
天回镇中学,不仅是天回镇九个生产大队的学生在这里读中学,临近的其他两个乡的孩子也在这里读书。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县级以下行政级别是县、镇、乡、大队、生产队。天回镇管理着龙师乡、长天乡。天回镇中学,也就是师资力量最好,有高中,其他两个乡只有初中。龙师乡和长天乡的优秀学生也到天回镇中学读书。
进入七十年代,出生人口激增。改革开放后,农村田土实行包产到户。农民的干活积极性高,分的田土,很快就干完了。再也不需要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帮忙在家干活。在一九七七年九月,中国恢复了高考。生活条件改善后,大家都想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
八十年代后,大量的小学毕业生想去读中学。优势教育资源不是一下就能解决的,为了让这些学生有书读,每个乡就办了只有初中的初级中学。也就是说的农中,为农民子弟办的。农中从师资和硬件都莫法跟镇中学比。成绩好的都筛选到天回镇中学去读,成绩差的只要想读书都到农中去读。
农中也确实差。首先环境差,学校占地面积很小,只有教室,没有操场活动空间。教育资金的投入少,老师待遇不高。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待遇,优秀的老师不会去,老师都是东拼西凑聘任过来的,能力层次不齐。
学校管理松散,求学氛围差。只是把成绩差的学生,招在一起,满足家长和学生的读书愿望。真正要取得进步,到高一级的学校读高中,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太可能。
王嘉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完成了三年的初中学习。说是学习,实际上交朋友,耍朋友,把年龄混大。心思全部没有放在学习上。
这些学生成绩不行,心思没有放在学习上,但是思维活跃。同样有自己的目标追求,并不比成绩好的差。人与人距离最接近的是智力,只是看每个人智力用在什么地方。
比如跟王嘉浩同班的彭心梅,龙有明。彭心梅家住天回镇街道上,父母在镇上做豆腐生意,她家豆腐在镇上远近闻名。既卖新鲜白豆腐,也卖晒干的豆腐干。新鲜豆腐浓浓的豆香味,清爽滑嫩。豆腐干清香四溢,绵软有嚼劲。
本来彭心梅小学成绩挺好,不知道什么情况,小学毕业考试考得差,读不了镇中学,只能去读农中。分配到了王嘉浩一个班级。
龙有明小学成绩本来就差,他父亲是当时农中校长,也就直接在农中读初中。同样分配到了王嘉浩一个班级。
他们三个在同一班级,最后成了好朋友,天天在一起玩。
农中的学生虽然文化成绩差,但并不是没有梦想和追求。反而他们的思想更加活跃,奋斗的方向更多。
已经进入了九十年代,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之后,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毕业后有的计划到沿海地区打工,有的计划去学一门技术开店,有的计划当一个个体户,有的计划在家里搞养殖等等。都设计者自己的美好未来。
大多数都先到发达城市,进工厂打工,看看外面的世界,那里找到工作养活自己更容易。
李小蓉是第一批打工人,她已经完全摈弃了农村那种生活习惯。按时上班,按时下班,按时休息。融入了城市生活。她已经跟何勇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在外面租了一个小房子住在了一起。
没有结婚就住在一起,在内地农村是很少见的。在这个移民的城市,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别人的私事不会去关心和在意,都在想办法自己多挣钱。
李小蓉和何勇谈恋爱,家里人不知道。李小蓉不敢告诉家里人,因为何勇是外省的,两个家庭相隔几千公里。母亲陈秋菊知道绝对不会答应的。
像他们这种情况是普遍现象,来自两个不同地方的谈恋爱,同居在一起。但很多情侣其中一个回家或者到异地,两个人的恋情经常会以失败告终。
如果两个年轻情侣同居久了,很容易意外怀孕。有些直接做人流把孩子打掉,有的瞒不住了直接回家匆匆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