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的话对于严谨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儒学的兴起,离不开皇权的帮助。
在董仲舒之前,儒学虽然也是显学,但并不是王朝的主流思想。
秦以法家思想治天下,而汉朝前期的几位皇帝,皆以道家的思想治天下。
讲究政治上无为而治,经济上轻徭薄赋,思想上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
直到汉武帝掌权,董仲舒将儒学这个“大美人”献给了汉武帝。
儒家以孝悌为本 ,主张强化君父之权,儒家的诸多经典,系统的体现了华夏自奴隶社会以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所有有关宗法观念的思想。
又经过秦汉之际的思想学术大融合,儒家的学者们根据井田制的废除。
私有经济的产生,宗族解体为家族,以及分封制转变为郡县制。
强化中央集权制等新的情况,儒生们又对古老的宗法制度进行了一番新的加工与改造。
重新设计出了一套,以个体家族为基本单位的宗法制度。
这一制度的具体体现为,董仲舒所提出的三纲五常之说。
三纲即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的提出,进一步强化了儒家的宗法思想,更重要的是其不仅有助于巩固中央集权,更极大的强化以及神圣了皇权,这自然收到了汉武帝的喜爱。
但此时的儒家并不是一味的讨好皇权,为了限制皇权,董仲舒又提出来天人感应理论。
董仲舒认为,“天人感应”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它主要表现在人类社会的治乱与天道运行的关系上。
具体来说,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状况会影响到天道运行。
反过来,天道也会通过灾异或祥瑞来体现人间社会治理情况的评判。
天地之间除了正常的现象之外,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现象。
小的异常称之为“灾”,大的异常称之为“异”。
董仲舒认为,这些“灾”和“异”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它们是天对人间的警告。
董仲舒希望借助天道,对皇权起到一定的限制。
古今中外,各个封建统治者都需要借助宗教神学的力量来加强自己的统治。
以显示自己的不凡,不然全天下这么多人,凭什么你能当皇帝?
法家的无神论无疑是和皇帝的需要神化是相抵触的。
在华夏虽然没有一个类似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主流宗教。
但华夏历史上,不管是民间还是官方,都将祭祀看得十分的重要,离世的祖宗,就是华夏人心中的神只。
而除此之外,在华夏历史上,不管是皇帝还是平民,都免不了对超自然力量的追求。
例如,秦始皇求长生不死之药,汉武帝惧巫蛊之术………
但这些超自然力量的追寻者,大都只服务于统治者个人,并未解决统治百姓所需要的神化问题。
董仲舒的理论则完美的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有利于巩固整个封建国家的政权,董仲舒对儒学进行的神学化改造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他的天人感应论,使封建王朝的伦理道德神学化。
他的君权神授学说,为封建王朝皇帝的专制提供了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