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 董卓(2 / 2)吕氏汉书首页

不待董卓发作,又有一人骂道:“董仲颖,中平元年(184)先帝命你接替卢尚书讨伐黄巾叛贼,尔未有寸功,反丧师辱国,靠着贿赂张让等人才得以起复。后随张司空讨伐凉州叛将北宫伯玉等人又无功而返。尔有何面目窃居三公之位。”

“且先帝两次召你入朝为官,尔辄搪塞不至,今日又趁乱窃取国政,与反贼何异。”

董卓手握兵权又有太傅袁隗居中调和,本以为纵有人心怀不满也不会发作。不想朝廷里的这些废物公卿竟然反应如此强烈。董卓先压下心中怒火,问道:“不知又是哪位忠臣。”

其人回道:“盖勋是也。”

董卓故作惊讶道:“原来是京兆尹盖元固,难怪有此气量。”

“昔日征讨北宫伯玉等人张温不用吾计,周慎又不纳孙坚之策,这才使大军先胜后败。当时诸军皆败亡,唯吾全军而还,吾也因此被先帝封为斄乡侯,京兆何谓寸功未立。”

盖勋讥讽道:“曲阳之战黄巾,陈仓之围王国,以此二役观之,吾知公之善战矣。”

盖勋的话让董卓在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骂道:“匹夫安敢如此,今天下之事在我,断汝头亦如反掌。”

盖勋回道:“天下事自有诸位忠臣,何假逆贼之手。吾为国家尽忠断头又何惧哉。”

见董卓欲招来侍卫捉拿盖勋,田景忙上前劝说道:“今日诸公都是国家忠臣,何有反贼一说。如今皇帝年幼正是诸公相互扶持之时,岂能相互仇雠,因个人而坏国家之事。京兆乃忠勇正直之良臣,董公切勿怪也。”

接着田景说话的间隙,盖勋见除了自己和种劭之外其他朝臣虽不满董卓掌权,却也不强烈反对。自知今日难有结果,于是道:“诸公既欲奉此人执掌国政恕勋难以苟同。”说罢便起身对着皇帝刘辩一礼,然后出殿门而去。

种劭见董卓掌权已成事实,又因自己与董卓有隙也和父亲种拂一同离去。

盖,种一行走后殿中再无他人有异议,于是董卓得以司空的身份执掌国家政事。

……

自朝会结束以来董卓始终一言不发,直到回到府邸才一脚踢翻案几,大骂道:“雒阳竖子欺人太甚。本想兵权在握,又有太傅支持,主政之事断无差错。谁料种劭,盖勋两条庸狗竟敢当众损我颜面。朝廷那些狗公卿看似不言实则都在看我的笑话。”

董卓久掌兵权,颇有威严,适才一番大怒众人皆不敢应话。

“吾等初入雒阳,受士族轻视,吾欲自重威权,诸卿可有良策。”

见董卓问策众人忙在心中思虑。

田景,刘艾等人思忖间又听董卓骂道:“竖子!宁肯助那屠夫何氏,也不肯帮我董卓,该杀!”

众人心中急切,奈何良策本非一时可得,众人又心忧董卓暴怒在侧,一时无法应答。

董卓自顾说道:“听闻先帝在时曾对左右言曰:太子轻佻无威仪,不可为君。吾看正是君上无威严,这群逆臣才敢咆哮朝堂。”

古言:臣不议君,子不议父。刘艾见董卓谈及天子于是说道:“天子践祚未久,又未的贤臣辅弼,忽遭离乱以至于一时不能自抑,亦在情理之中。如今董公方有志于国家正可正君道,明臣职。”

董卓回道:“文载言之不尽也。淮阴被楚非其不忠,实项氏未易辅也。今国家动荡正是明主临国之时,日前吾与陈留王语,观其沉静自若,雅量非凡,当有明君之象。不似今上懦弱无当。”

刘艾答道:“诚如董公所言,今上未显于人前。然人之际遇非一时所定,固有庄王一鸣惊人,勾践吞吴北向之事。况今日之乱皆是何进无谋所致,实非今上之过,且天子乃先帝嫡长,春秋之义以嫡以长,今大位已定,尊卑以明,顺逆之事不可不虑,愿公甚思之。”

董卓瞪大了眼睛说道:“明知有贤王却侍奉昏聩之君,岂有这样的道理。吾欲更立陈留王为帝以奉宗庙,汝等以为然否。”

刘艾虽支系偏远亦是汉室之后,出仕董卓也是人生际遇,自然不愿意见董卓扰乱皇室。

刘艾有心再劝,田景却先劝起刘艾来:“陈留王也是先帝亲子,且自幼聪慧,早有明君之象。我闻先帝早有改立太子之意,只是担忧何家的权势,暂忍一时。不料时运不济,先帝骤然弃世,何进只关心自身的权势却不顾先帝之意强扶今上即位。如今董公欲更立天子既奉先帝未成之遗命,又应臣民思贤君之愿望,忠臣之志明矣。吾等自当为董公筹画。”

今日朝会之事让董卓明白中原士族轻视自己边郡武人出身,不愿意归附自己。虽然自己凭借武力和袁隗的默认暂时压住了朝阳的局势,可时间已久难免沦为与何进一样的下场。况且天下最大的士族不就是太傅袁家,如今细想与袁隗同谋无外乎与虎谋皮。

为此,董卓不得不早做打算,树立自己的权威。想那霍光、梁冀不正是靠着废立皇帝以强化自身的权势吗。现在自己收降了吕布和何进旧部正是强盛之时,此时不行此废立之事更待何时。若是迟些恐怕强弱之势就要转换了。

于是董卓即刻说道:“正如仲明所言,天子当为有德者居之,苟非其德受乱者何止一人尔。”

刘艾见此自知难以劝说,便想借助他人之人力使董卓放弃废立之事。于是道:“夫废立非常事也,恐天下之人未能明明公之大义,明公何不与太傅相商,庶几可成其事。”

董卓回道:“太傅国之柱石,吾当与其计事。”

田景提醒董卓道:“太傅虽国家元老,然废立之事非同小可,贸然语之,若太傅不许为之奈何。不若先使他人从中传达,纵然太傅有异亦可回转一二,如此可得完全。”

董卓回道:“善!此乃完全之策。仲明可知何人可担此重任。”

田景回道:“太傅位非常人,且兹事体大,若非亲近有为之人不便委以此任,景不知京都人物一时不知何人可担此重任。”

在旁的董旻说道:“吾以为司隶校尉袁本初或可助兄长成事。兄长入京之事便是袁本初一力促成,且其本为太傅之侄,自然能求见太傅。即使袁本初不从吾等之意,虑两家交情亦不会声张。”

董卓道:“难得而易失者,时也。今事当早定,即刻请司隶校尉议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