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想折腾了,当初的那首反诗,他估计都忘了。
若是大唐平平安安的,让他继续当个富家翁,或许他黄巢一辈子也就是一个盐商贩子了。
可天有不测风云,公元874年,大唐关东大旱。
朝廷没钱啊!就把目光看向了这些私盐贩子。
私盐贩子他本来就是犯法的,而且还有钱。
这不搞他们搞谁?难道去搞世家吗?
面对朝廷的发难,此时的黄巢人老了,心也老了,没了年轻时的冲劲,所以他给了。
可第二年,大旱之后又是蝗灾。
朝廷又盯上了他们。
王仙芝不干了,率先造反。
王仙芝这一反,黄巢的反骨也是被勾起来了。
好好好,朝廷这是真拿他们当软柿子了啊!
而且你王仙芝跟我一样,也是盐贩子,你敢反,我也不能太没骨气。
然后55岁的黄巢开始了造反大业。
他们这些盐贩子本来就有钱,而且在江湖上混,手底下也有人。
加之又是灾年,大唐还已经腐朽了。
这振臂一呼,从者数万呐。
只是这次造反,王仙芝那就是一个宋江。
他并不是奔着皇帝位置去的,他就是想起兵造反等诏安。
为的就是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说白了,他也进入士族。
朝廷在得知这事情后,那也满足了王仙芝。
给了王仙芝丰厚的奖赏,就要他投降。
这时候黄巢不干了。
到也不是黄巢不想成为士族,主要是朝廷没把他当回事。
好处都是王仙芝的,跟他黄巢没关系。
好好好,你们不给是吧,你们他妈是真该死啊!
以前老子读书,想给你们当狗你们看不上我,后面卖点私盐,你们盯上我的钱。
现在我手上几万人了,你们请客都不叫我。
那就别怪我掀桌子了。
于是黄巢选择了单干。
因为黄巢这一捣乱,王仙芝剩下的一部,很快就被大唐给剿灭了。
残余部队,则是被黄巢接手了。
黄巢成了最大的反王。
然后黄巢就开始他的南征北战,一连转战十二省。
咱们也不说黄巢的军纪有多好,反正在韦庄的《秦妇吟》中。
那是写的清清楚楚,千间仓兮万丝箱,黄巢过后犹残半。
而在大唐的官兵手上,就变成了入门下马若旋风,罄室倾囊如卷土。
也就是说,黄巢的军队,军纪或许不是那么好,但多少还给百姓留口吃的。
但大唐的官兵过后,那就是天高三尺了。
《秦妇吟》通篇下来,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在骂黄巢的,中间甚至还说到了黄巢吃那啥。
但在这军纪上面,却说他比正规军好。
在黄巢转战天下的时候,之前看不上黄巢的皇帝,还有那些士族们,此时终于是正眼看他了。
但是黄巢表示,你们他娘的晚了,老子要的东西,老子会自己去拿。
这一路下来,黄巢那是占一个地方杀一个地方。
只要被他攻占的地方,他就会让士兵对那地方的大小世家杀一遍,一来是筹集钱财粮草,二来的话,也是拉拢底层人民。
他不对百姓动手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黄巢看不上底层百姓手上的三瓜两枣。
特别是在入了洛阳之后,那杀的就更多了。
黄巢入洛阳之后,那也是先礼后兵的,他给那些没逃出去的世家,官员发了通知,让他们来参加自己的登基大典。
然后没有一个去的。
黄巢都特么气笑了,于是洛阳之中出现了血洗,凡是士人家族,官员家族,有一个算一个,都杀了,一个不留。
这一场杀戮之后,神州自东汉以来,在神州扎根八百年的世家大族,算是被他杀绝种了。
什么四世三公,什么五姓七望,什么皇族贵胄,刀子砍下去的时候,脑袋照样落地。
后面就是关于黄巢军吃肉的事情了。
这事情其实在史书之中有两次记载。
一次是黄巢被围在洛阳的时候,说他那会缺粮。
然后有人抓流民杀了卖肉给黄巢军,获利多的有数十万钱。
真特么是离谱的世道。
黄巢都被围了,能把肉卖进去的,除了围城的军队,还能是谁?
所以这个到底是不是抹黑真不好说,因为这是骂两方的。
要说黄巢军吃肉丧天良的话,那这些在外面卖肉的,他们是不是更不像人?
另一处就是黄巢军被打出去后,在陈州之战的时候。
这个记载是很离谱的,黄巢没有军粮的情况之下,他弄了一百多个巨大的磨盘,用来磨肉酱。
甚至还从十几个州府抓人,也就是奔袭千里抓人做肉酱。
嗯...可谓是处处有漏洞啊!
第一点,用磨盘做肉酱这东西,不恶心吗?你要说直接杀了取肉,或许还有点可信度。
费老大的劲,做一百个这么大的磨盘,就为了效率更低的取肉。
黄巢有做这磨盘的功夫,他让工匠多弄点攻城器械不香吗?他直接取肉不是更快吗?
第二点,十几个州府,千里抓人,怎么?他们在路上不消耗粮食是吧。
就很离奇,也很假。
好了,黄巢就说到这吧,他是英雄,是枭雄,还是反贼,是流寇,那大家可以抒发己见,反正我是觉得,宋江跟黄巢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
一点可比性都没有,两个人完全就不是一个档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