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一抬头看了一眼林婉儿,见她不正是拒绝伯爵家公子的才女,心中不禁一动,但还是正色说道:“姑娘,如今这世道,国家民生艰难,可那些读书人却只知沉迷于风花雪月,对百姓疾苦不闻不问,实在令我愤懑。在我看来,国家民生反映了国家的施政情况,而舆论导向往往就是最终的结果。”
林婉儿蛾眉微蹙,若有所思地问道:“那公子口中的舆论导向究竟是何意?小女子愚昧,还望公子解惑。”
陈正一目光坚定,耐心解释道:“姑娘,这舆论导向就如同海上的灯塔,为众人指引方向。若能掌握好这方向,便能引导民众的思想和行为。比如通过宣传,让大家关注真正重要的问题,从而推动国家的发展和变革。”
林婉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道:“那这舆论导向是如何形成的呢?”
陈正一答道:“这舆论导向的形成因素众多,或来自朝堂的政令,或源于民间的传闻,亦或出自文人墨客的笔墨。比如,若朝堂颁布新令,说要兴修水利,造福百姓,这消息传出,众人皆会称赞此乃善政,此即为一种舆论导向。”林婉儿接着问:“原来如此,那它又如何控制众人之心呢?”
陈正一耐心解答道:“您想,若众人皆言兴修水利乃好事,那百姓便会对朝廷充满期待,积极配合。而若有谣言传出,说此乃劳民伤财之举,众人信了,便会心生抵触。所以,掌握好舆论导向,便能引导众人的想法和行动,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林婉儿感慨道:“我明白了,舆论导向的力量竟如此之大。”
陈正一说道:“确实如此,所以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都需谨慎对待舆论导向,使其有利于国家安定和百姓安康。”
林婉儿轻轻点头,眼中流露出敬佩之意:“公子见解独到,令人钦佩。”
想到刚刚别人对女帝当政的讨论,林婉儿问道:“只是不知公子对女帝当政有何看法?”
陈正一轻抿一口茶,缓缓说道:“姑娘,今日我想与你分享一下我的观点。我绝不反对女帝当皇帝,因为女子能顶半边天。”
林婉儿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此等言论,倒是新颖,愿闻其详。”
陈正一微笑着说:“姑娘,你想想,古往今来,虽然大多是男子称帝,但这并不意味着女子就没有这个能力。女子的聪慧和坚韧,绝不亚于男子。治理国家,不仅需要武力和权势,更需要智慧与仁德。”
林婉儿轻轻点头,若有所思:“话虽如此,但女子称帝,恐怕难以服众。”
陈正一摇了摇头:“并非如此。女子在很多方面都有过人之处。就说姑娘你,才华横溢,诗词文章不逊于男子。若将此等才华用于治国理政,未必不能有所作为。女子心思细腻,更能体察民生疾苦,制定出符合百姓需求的政策。”
林婉儿抿了抿唇:“但朝堂争斗复杂,女子恐怕难以应对。”
陈正一目光坚定:“姑娘,女子的坚韧是超乎想象的。面对困境,女子从不轻易言败。而且女子更具同情心,能以仁爱之心化解矛盾,调和各方。”
他顿了顿,接着说:“再者,女子在家族中操持内务,井井有条。若将此等管理能力用于国家,定能使社稷安稳。”
林婉儿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陈正一笑道:“姑娘聪慧,定能明白我的意思。女子能顶半边天,女帝当政,或许能为天下带来一番不同的气象。”
林婉儿面露惊色,赶忙说道:“公子慎言,此等言论若传了出去,恐会给公子带来灾祸。”
陈正一神色坦然:“我不过是说了些实话而已。”
此时,陈正一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又吟诵起了桃花庵的诗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林婉儿再次被陈正一出口成诗的才华所惊艳,对他的钦佩之情愈发深厚。
陈正一与林婉儿相谈甚欢,不知不觉中,时间飞逝。眼见天色已晚,陈正一便起身告辞。
林婉儿心中虽有不舍,但也明白此时不便强留,于是起身相送。
行至茶楼门口,陈正一停下脚步,转身对林婉儿说道:“今日与姑娘相谈甚欢,收获颇丰。希望日后还有机会与姑娘一同探讨诗词歌赋。”
林婉儿轻轻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不舍:“公子所言极是,今日与公子交谈,小女子也获益良多。期盼日后能与公子再次相见。”
陈正一微微一笑,然后转身离去。走了几步,他突然驻足,回头望向林婉儿,轻声吟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吟罢,陈正一转身大步离开,只留下林婉儿站在茶楼门口,望着他的背影,心中又羞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