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0年八月,秦军又一次向赵营发起了进攻。
这一次秦军的攻势尤为猛烈,秦军主将王龁都来到了阵前亲自督战,众多的军阵一块块交错排布着,看这情形绝对是秦军主力无疑了。
赵括见状,当下就做出了决定,马上传令三军,准备主动出击,乘秦军攻势刚起,直接以骑兵速破!随后步兵跟上,大举掩杀。
这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地赵偃冷不丁地对着赵括兴奋道:“兄长,兄长!带上我一起,也好叫我亲手斩下几个秦人的头颅,来日回了邯郸好出出风头!”
赵括:“好,那赵偃就作我的亲卫出战。”
“无忌,我给你留三万士卒,你负责把营寨守好了,秦军若有异动我会及时发兵救援。”
魏无忌心中越发地不安:“赵兄,我军主动出击会不会风险太大了?”
赵括已经不耐,挥了挥手:“机会不会留给固步自封的庸人,只有靠自己争取才行。”
随即来到中军,点将出战!
魏无忌无奈,只好去着手准备大营的防卫,还好他在来长平之前将自己那三百人骑兵也顺带着捎上了,这样身边有自己的亲信在,也是的给了自己一些底气,大不了危急关头,只好见机行事了。
赵军营寨沉重的大门缓缓打开,赵军骑兵率先冲出,如一支利剑一般直插秦军阵中,赵军士卒随后也紧随而上。
秦军与赵军的对冲,两股人马如潮水般互相吞噬着,泾渭分明的战场之上,一边是红甲,一边是胡服,前方有人倒下,后面立马就有人补上。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战争方式,常规情况下往往战争双方拼的就是一个兵力,哪一边伤亡比例先到到崩溃点,哪一边就输了,简单而直接,但更显残酷!
所谓的崩溃比例,不管是现代战争也好还是古代战争也罢。
一场战役的失败往往不是失败者一方的兵力拼光了才输的,一般来说根据每支军队的不同,当死亡人数达到总兵力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士卒的士气便会出现崩塌,开始导致整支军队的奔溃,进而有时候在战场就会出现一泻千里的壮景。
也正因如此,往往正面对决中,两军战场厮杀的伤亡都差不太多,并不会出现一方太大的伤亡。
而真正造成一方巨大损失的,往往是士卒出现溃退之后,溃败之下的互相践踏致死,以及敌军随之而来的乘势掩杀,只有这时候才有可能真正重创一支军队,乃至全歼敌军。
此刻,战车上的赵括远远地眺望着前方的战场,由于赵军的兵力远优于秦军,激战之下秦军疲态尽显,已经渐渐地出现了奔溃之象,正在秦将的指挥下缓缓地退却。
鏖战正欢的赵括见此情景,又怎么会放过如此良机呢?
当下命令赵军,全力追击,他要给来犯的秦军一个迎头痛击,彻底打疼秦人,好教他们再不敢轻易侵犯赵国。
赵军全力追击之下,直杀得秦军哭爹喊娘,终是战阵奔溃,全军溃败。
赵括大喜,不愿意放过扩大战果的机会,着赵军继续掩杀,要把优势发挥到最大,此刻的秦军战力已丧,正是收割人头的好机会。
赵军大营寨墙之上的魏无忌见到秦军的败退原本也是欣喜,但看到赵军随后掩杀过去,渐渐地竟远离了大营直至消失在了视野中,心下顿感不妙。
依照赵括的原定计策,是要在赵军大营之前与秦军决战的,在尽量杀伤秦军的前提下是要保证己身的安全的,而坚固的赵军大营自然是赵军最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