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部分:长安往事5古琴(2 / 2)破阵子之盛唐余晖首页

肃宗冲着李辅国使了个眼色,李辅国赶紧退到一边。

肃宗整理整理衣角,笑道:“不必大惊小怪。你们忘了?沈良娣在四年前叛军占领东都之时,差点丢了性命。幸亏隐藏身份,被叛军当成一般宗室关押起来,才得以保命等到太子去救。她一个弱女子,哪里见过战场!这次到长安,就不要再回去洛阳了,你...”

肃宗还没说完,外面突然跑进来一个小监,上气不接下气的跪倒在他面前,大声道:“圣上,伺候兴王的梁谦道刚刚自尽了,留书说自己要去那边,继续伺候兴王!”

张皇后在一旁,训斥道:“去了就去了,这是个忠奴,赏其族人就好,何必大惊小怪!”

那小监听皇后这样说,忙跪着向这边扣个头,答道:“皇后,奴婢与那梁谦道是同乡,他的死绝对有蹊跷。奴婢敢保证,他不识字,所以怎么可能会留书呢?”

在场众人一听他这么说,皆是面面相觑,全都不明白这是唱的哪出。

肃宗发觉蹊跷,想了想,还是让人给兴王薨时身边所有伺候的人全部召集进来。

服侍兴王的人刚刚到齐,还未开始审问,外面又来人急报:“太上皇来了。”

玄宗李隆基自从回到长安后,每日在宫里养养花,弹弹琴,看书逗鸟,很少出宫门,日子过的也算舒服。他是个能屈能伸的人,一生大起大落,什么都司空见惯了。所以他今日来,让众人更加觉得事情扑朔迷离。

在场的所有人,不是李隆基的儿子儿媳,就是孙子孙媳,当然是全部起身行礼,除了肃宗本人,其余人都要行跪拜大礼。李隆基脚步略显迟缓,老相尽显,身边跟着的是仍是那个跟着他几十年的高力士,也差不多像他一样迟缓了。

李隆基赶紧摆手道:“都起来都起来。”又向肃宗道:“皇帝可大好了?我一直也没去看你,你失去儿子,我也痛失皇孙,一病不起。我……”

他一边说话,一边用慈爱的目光扫视这殿内众儿孙,突然看到大殿正中地上的古琴。他顿时止住言语,仿佛老眼昏花没看清一般走到琴边,俯下身子认真的端详起来。

陆灵心道不好,李隆基认识湛卢剑!

殷淑提过,这剑就是当年李隆基送给他的,尽管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但这样的名器,怎会忘记?

肃宗还以为李隆基说着说着有些心绪不稳,马上上来搀扶住他,边道:“父亲来的正好,关于兴王之死,有一些古怪,正要问询,父亲也听一听。儿子现在心乱如麻,这段时间多亏太子帮忙,我也真没心情听到这些乱七八糟的事。”

李隆基拍拍肃宗的手背,点头道:“皇帝,身体要紧。”

他一边被搀扶着向上座走去,一边看似不经意的问道:“这古琴,是何人的?怎么背后还有一把剑?”

陆灵急忙跪倒,将刚才的话又说了一遍。

李隆基屈着眼睛看了看下面跪着的陆灵,最后只是淡然道:“好孩子,起来吧,收好琴和剑。”

这边张皇后站在一旁,问候完李隆基后,对着下面伺候兴王的一众人道:“都详细说说,兴王薨逝前,都说过什么做过什么,一丝不能遗漏!”

肃宗和张皇后对兴王要求严格,寄予厚望,他每天上午功课,下午习武,无论寒暑,一年从无间断,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薨逝这日,他上午仍旧是读书,中午用过饭后,休息片刻,便开始练剑。大约练习一个时辰,已满头大汗,下人端上来茶水和甜瓜,他只吃了一口,仍旧觉得燥热,见到仆役端上来奶酥酪和碎冰,马上跟甜瓜混在一起,竟然有一大海碗。要不是下人力劝,险些将一碗吃完。之后他又练了一个时辰弓箭,这才回到自己殿里。

回去的路上他便对旁边伺候的人说:“盛夏时节,傍晚竟然这样凉爽。”旁边人怕他着凉,还给他一件披风,他也确实连着打了几个喷嚏。结果回到宫里,从酉时开始突发高热,直至亥时末刻薨逝。

张皇后又详细问了他那一日三餐。晨起便是大鱼大肉,中午更是吃了半盅参汤。他虽然才八岁,但是为了习武有力,从一年前就开始偶尔喝参汤,这个大家也是知道的。

李豫听完,对肃宗道:“之前儿也认真盘问过这些人,包括死去的那个梁谦道。并未发觉有何异常。而且太医也瞧过,十二弟应该是练武太猛,出了汗,被风吹到引起高热,并没有下毒或者别的原因!”

张皇后听他这么说忙问道:“太子为何会觉得应该有异样?又如何能想到下毒这样的可能?兴王才八岁,他能得罪谁呢?”

李豫不慌不忙道:“十二弟谦恭有礼,我们都很喜欢他,当然不可能得罪谁。只是他这样年幼就突然辞世,儿实在无法接受,怕是哪个奴才伺候不周,以至引发高热,所以当时就给他们悉数叫来询问。”

这时一个只有十四五岁的小奴婢插话道:“奴婢们尽心伺候,不敢怠慢。就连那日午后,王贪凉多吃几口冰酥山,奴婢们都劝阻了几次,他才放下,不然整整一海碗都要吃下去了呢!”

张皇后听她这么说,立马惊呼:“对了,冰?”

李豫暗自提了一口气,原来鸿门宴的“项庄舞剑”在这里等着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