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钱鏐翻了一个白眼,没有人比他清楚大势。
事实上,正是因为钱家在两浙经营的传统风格始终是务实的,而且眼光还很准,后面的子孙钱俶才能审时度势直接投降赵匡胤,换了个不错的下场。
他心里清楚,钱家在两浙的统治已经结束了。
别看顾全武还有七万军队,一旦他从宣州撤军,保不齐又有一支燕军出宣州,直奔湖州。
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放弃宣州城外的山地地形,然后放到平原地区等着挨宰?
那些都是两浙的子弟啊,是他钱鏐的子民。
现在事后诸葛地分析,只有用少量兵力在南部和西部利用山区地形建立防线,然后主力死保北部的平原,或许才能多拖一段时间。
可惜自己上了当,南部先被打穿,现在北部也是一个烂摊子,光靠西面的湖州有屁用。
“派人快马通知顾全武和钱传瓘,我两浙地区全境向燕军请降。我本人在杭州等待燕军前来接收吴越王王印。”关键时刻,钱鏐当机立断,不再纠结了。
王彦庭也佩服,钱鏐绝对是这个时代里少数的聪明人,这也是人杰啊。
一旦决定了投降,钱鏐的动作很快,直接就把苏州、湖州、杭州、越州、明州、台州、婺州、睦州、衢州、处州、温州十一个州的账册全部整理好,就等着上交燕军了。
因为两浙的战事结束,楚军也开始陆续后撤。
马殷很直接,他的表态就是打不过,但是你暂时顾不过来,那我就再做几天土皇帝。
一时之间,无论是王彦章还是王彦庭,都有些不好意思去进攻湖南了。
而且现在正是结束长江以北的割据局面的时机,也确实没有精力去搞马殷。
连王彦章都感慨,南方人是不是真的比北方人精明,会看形势。
可是马殷老家是许州(今河南许昌市)的啊,难道是被南方人同化了?
这个时候,西线的战事也差不多快结束了。
无论是晋军和梁军,都撑不住了。
占领朔方镇两个州的李嗣昭一看形势不对,已经带着自己的四万人从北方草原绕回了太原府。
他是整个西线最幸运的将领,几乎没有损兵折将。
但是其他人就不行了。
梁军的杨师厚、王重师和霍彦威首先投降,他们的十二万人逃的逃、死的死,还有吃的吃...已经就剩七万多人,个个饿的皮包骨头。
军中的一万匹战马已经被吃个精光,最后开始屠杀运粮的民夫,但是才吃了两天,消息就走漏了。
一夜之间,十几万民夫全跑了。
在求生意志面前,这些百姓爆发出了超出常识的奔跑能力,梁军的骑兵又已经变成了没有马的步兵,追了半天也没有追上。
这让杨师厚狠狠检讨了一下自己,顺序搞错了。
如果先吃民夫后杀马,也许就完全不一样了。
王重师和霍彦威看着痛心疾首的杨师厚有些无语,现在是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吗?
说实话,就算民夫在也是不可能撑过去的,因为他们活着就要消耗。
看起来拖得久一些,还不是消耗和产出同时进行?还是少做点孽吧。
晋军的周德威和李嗣源稍微好一些,一直到投降,他们还保留了五千骑兵,还是弓骑兵。
他们有六万多匹战马,兵力除开了李嗣昭部以后却只有十一万,所以前面的日子相对比较好过。
六万骑兵中,这五千骑兵是整个晋军骑兵中的精华,没办法,弓骑兵太难训练了,代价也太大,养不起。
现在燕军中弓骑兵也就四万多而已,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还是契丹人。
这个数量在耶律家族内附以后很久都没有变化过了。新增的汉人弓骑兵,每年也就几百个,还是好不容易选出来的。
好在弓骑兵有一个好处,基本没有什么损失。按现在的打法,他们都不和敌人接触,怎么损失?除非自己太浪了,非要凑到别人前面送人头。
这里面也看得出人的性格。
都说军队的风格受统军大将的影响很多,晋军到最后,其实还有部分战马,也有一些粮食和“肉干”,但是周德威和李嗣源眼看形势已经无法挽回了,直接就投了。
至少不像梁军,到最后一刻还抱侥幸心理,知道连砍人都快砍不动了才投降。
把接收这帮俘虏的朱雀4军指挥使杨崇本气的直骂良,因为他接到的是一帮站都站不起来的乞丐军,都饿脱力了,还要燕军立刻做了稀饭救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