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您顶住朝廷压力推这样的制度,是为了兄弟们家族长盛久安,我高思继明白,我对此没有意见,全力支持。”高思继站起来,单膝下跪表态。
近卫5军和10军的指挥使刘鄩和马绰也是纷纷表态。
他们也不是什么世家大族出身,是典型的军伍里冒出来的,可以说对于君臣之间的互相提防和忌惮是最有发言权的。
王彦庭刚刚介绍的时候两人都是大吃一惊,这是要颠覆多少年以来的皇权制度,不过经过王彦庭的细细分析,都发现了这个制度的好处。
对于他们来说,如果真的实现这样的制度,那以后只管立功晋爵就好,完全不用考虑其他东西。
手下军队也是可以多多益善,反正你也不可能造反成功,上面的人自然对你不需要限制打压。
至于剩下的,近卫军里契丹人是最多的,光军指挥使就有耶律曷鲁、耶律迭剌和耶律羽之,他们本身在燕军里就属于另类,和中原世家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对于什么政治制度完全无所谓。
剩下的王彦童、巴加图尔、赵伯、赵季几个人,都是王彦庭绝对的铁杆心腹,而且都不是什么读书人,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利益冲突,这个制度已经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王彦庭松口气,他最担心的高思继没有问题就好,毕竟人家是幽州的大地主之一。
不过毕竟高思继三兄弟中的大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死在了刘守光手里,算是给自己的说服工作助攻了。
其他人他还是心里有底的,这帮军伍出身的人不会有什么意见。
谈完近卫军,王彦庭还要马不停蹄把征南军和镇北军全部搞定。
当然,最麻烦的是征西军,那真是要穿越千山万水过去,但是这还真的不能偷懒,是必须要亲自面谈的。
在王彦庭四处奔波的时候,李克用的太原府迎来了三个客人,是北方草原上的鞑靼部落的三个首领乌古度、达里奚和拔思都。
上一仗,晋军损失惨重,抛开战后逃回的三十多万民夫,晋军一共打没了十一万精锐加上近二十多万民夫,两员大将加上百员偏将。
这让李克用足足半年都没有缓过来。
就不说那些士卒,尤其是骑兵的训练不易,就是二十多万民夫那也是青壮为主的,一下子让河东地区几乎出现了人口断层。
在和燕军打交道的过程中,李克用一直是比较克制的,因为他最大的敌人始终是朱温,所以也不想得罪王彦庭太深。
但是最近一战,他算是出了大力了,他终于发现,王彦庭慢慢成长成了可以吞噬整个中原的巨兽了。
在生死存亡关头,什么旧怨新仇都要靠边站,先把威胁最大的解决了再说。
可惜,就这一战,让晋军大伤元气,几乎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军队。
能够在晚唐割据一镇的,都是聪明人,即便自己不是,身边也总有聪明人辅佐的。
现在晋军高层看的很明白,燕军只不过是暂时吃不下自己而已,但凡再给他一两年时间,那迎来的必然是灭国之战,一战而定天下的。
关键时刻,李克用抛开了所有的幻想和恩怨,他要拼死一搏了。
首先就是和朱温彻底和解,什么你杀了我儿子,我抢了你地盘的过去就都算了,再计较这些,大家就都要完蛋了。
对于李克用的善意,朱温给出了足够的回馈,双方都很清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解决了屁股后面的问题,李克用就要考虑前头进攻的问题了。
打了这么多年,互相都是知根知底的。
对于晋军来说,想要靠防御对付燕军是不现实的,在燕军独有的火器面前,前面淮南的城池已经做了示范,基本是被摧枯拉朽地干没的。
那如果要进攻,就必须要解决燕军的铁骑和弓骑的问题。
晋军原本有十一万骑兵,一战过后就剩了五万。
不是李克用的沙陀兵不会骑马,当初李克用起家就是靠骑兵。
就像王彦庭现在只缺步兵一样,他在早期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在中原战场,没有步兵你是很难攻克城池并且有效守住的。
如此一来,在几十年刻意培养步兵的背景下,随着最早的一代沙陀骑兵老去,李克用突然发现自己的骑兵居然不够用了。
如果没有燕军这个怪胎,十几万骑兵确实足够横扫中原了,可是这一仗灭了一半多,怎么办?
再三考虑之下,他终于决定联手鞑靼人一起对付燕军。